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梨园春:用科技与创新点亮戏曲艺术新舞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梨园春:用科技与创新点亮戏曲艺术新舞台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27/doc-ineawxxv7461513.shtml
2.
https://www.sohu.com/a/842188079_123753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6A08TJW00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2/doc-inefwfmw5448250.shtml
5.
https://politics.gmw.cn/2025-01/22/content_37814091.htm
6.
http://www.ahwang.cn/anhui/2025/0126/2805405.html
7.
https://www.52hrtt.com/de/n/w/info/G1737099749105
8.
https://news.bjd.com.cn/2025/01/30/11053104.shtml
9.
https://www.douyin.com/zhuanti/746704129112206748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道出了戏曲艺术的精髓。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如何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给出了令人瞩目的答案。

01

科技赋能,创新演绎传统戏曲

作为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的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戏曲栏目,《梨园春》在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以“盛世梨园 锦绣山河”为主题,将舞台搬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原,通过“借景”手法,将亭台楼阁与市井烟火巧妙融合,打造出“戏种楼台间,一步一戏眼”的独特舞台格局。

在节目内容上,晚会汇聚了80多家艺术团体的30多个剧种,百余位名家新秀同台献艺。其中,科技元素的融入尤为亮眼。例如,《纵横天地》节目中,三千多架无人机搭载戏曲武戏,在太原夜空上演“七十二变”,与戏曲中的齐天大圣共演,呈现出恢宏的神话故事。多媒体视觉节目《活色生香》则运用MR+AI虚拟空间视效技术,让山西博物院的金代戏俑、晋侯鸟尊等文物“活”起来,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晋祠古戏台奇幻之旅。

02

新媒体传播,让戏曲触达更广阔人群

在新媒体时代,《梨园春》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传播渠道。据统计,过去一年,抖音演艺类直播总场次达到1.01亿场,相当于每天有27万场中等规模演出在直播间上演。在这些直播中,不乏《梨园春》节目的身影。

数据显示,超万名曾参与《梨园春》等电视节目的“草根明星”成为才艺主播,日均吸引1700万人次观看。这些主播中,有专业资质的才艺主播收入更高,其打赏收入是才艺主播人均水平的3.68倍。这不仅体现了观众对专业内容的认可,也为传统戏曲艺人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和收入来源。

03

深耕内容,以文化内涵吸引观众

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梨园春》始终没有忘记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晚会通过多个节目,展现了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弦歌不辍》节目中,各剧种流派名家携弟子后辈同台献艺,展现了梨园薪火相传的精神;《国风新声》则通过明星跨界演绎,展示了戏曲文化的国潮魅力。

观众的反馈也印证了内容的重要性。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观众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有内涵的节目,而不仅仅是纯笑点。这说明,传统文化节目要想吸引年轻观众,既要创新形式,更要深耕内容。

04

未来展望: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面对未来,《梨园春》已经展现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通过科技赋能、新媒体传播和内容创新,这档节目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艺术。然而,要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首先,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推动戏曲进校园,培养年轻观众。其次,可以探索更多元的跨界合作,让戏曲元素融入流行文化。最后,还可以利用AI等新技术,开发更多互动性强的戏曲体验项目,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戏曲的魅力。

《梨园春》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并非只能束之高阁,通过创新和传播,它完全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主持人庞晓戈所说:“《梨园春》的成功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拥抱互联网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更多地方看到戏曲艺术的绚丽身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