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绽放“天空的微笑”!关于冰晕奇观,深度科普来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绽放“天空的微笑”!关于冰晕奇观,深度科普来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0A07EE900

7月8日傍晚,广东河源紫金上空出现了一道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天空的微笑",这其实是一种名为"环天顶弧"的天文现象,也被称为"倒挂的彩虹"。这种现象属于冰晶晕的一类,是由大气中的冰晶折射和反射光线所形成的光学现象。

什么是冰晶晕?

冰晶晕,又称大气晕族或冰晕,是一类由大气中的冰晶折射和反射光线所形成的光学现象,表现为天空中出现的白色或彩色的光环、光斑和光弧。冰晶晕的种类多样,形态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冰晶晕的形成原理

冰晶晕的形成与光线在冰晶中的折射和反射密切相关。当光线依次通过晶体的两个面(一个面射入,一个面射出)时会发生两次折射,入射面、射出面会形成一个夹角,而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也会形成一个夹角,叫作"偏向角"。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的偏转角度,在这个角度上出射光线最为密集,被称为"最小偏向角"。而最小偏向角的大小又与入射面、射出面的夹角大小相关。

接下来,我们将以冰晕的"最小偏向角"进行分类,介绍几种相对容易被观测到的冰晕类型。

22°冰晕(入射面、射出面夹角60°)

当光线从六棱柱冰晶的一个侧面射入,从相间的一个侧面射出时,此时入射面、射出面夹角为60°。经过计算,此时光线的最小偏向角约为22°。

22°晕(小晕)

22°晕是最常见的一种冰晕,一般出现在春夏季节,也被称为"小晕"。我们常说的"日晕"大部分都是指它。

今年的4月10日是"龙年龙月龙日",当天深圳天空出现的日晕就是22°晕。在太阳的周围能看到一圈明显的光圈,日晕的颜色顺序是从内向外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深圳之所以出现22°晕,是因为在5000到6000米的高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云层中冰晶含量越高,阳光产生折射后,所呈现的"日晕"形状就会越小,光环也就越显著,更容易让人观察到。

因为很常见,所以全国南北都有网友发现过它的踪迹:


22°幻日

22°幻日在我国也比较常见。2019年12月31日8时左右,吉林扶余市的一些居民看到天空中出现了3个"太阳",引发网友关注。

22°幻日,就是上图中居于太阳两侧的两个对称的亮斑。

它的出现条件比22°晕苛刻了些:首先需要零下20℃以下的低温;其次,出现的时间多是在日出之后到上午这个时间段;此外,空气中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冰晶。

可能有小伙伴要提问了:出现22°幻日的时候,也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光环,22°幻日有没有可能出现在22°晕上?

答案是:会!当太阳高度较低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2023年2月2日,北京天空就出现22°晕和22°幻日同时出现的情况,甚至"天空的微笑"也出来露了个面。

22°弧(上/下切弧)

上/下切弧也可叫作22°弧。上/下切弧是常见冰晶晕里形态最特殊的一种,形态受太阳高度影响极大。太阳高度较低时,它们是分离的"V"字形光晕,分别居于22°晕的上下两侧。

外接晕是上/下切弧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太阳高于约35°时,二者连为一体,变成套在22°晕周围的类椭圆形的晕圈,称为外接晕。太阳越高,外接晕就越圆。外接晕和22°晕同时出现时,其强度通常要高于后者。

46°冰晕(入射面、射出面夹角90°)

当光线从六棱柱冰晶的一个底面射入,从一个侧面射出时,此时入射面、射出面夹角为90°。经过计算,此时光线的最小偏向角约为46°。

46°晕(大晕)

与22°晕相对应,22°晕是小晕,而46°晕就是大晕。相比22°晕,46°晕要罕见许多。它较为暗弱,也更加难以被注意到。2023年2月2日上午10时,北京上空突现组合冰晕,46°晕也难得出现了。

想要观测到46°晕,或许只能在出现较强的22°晕时留意了。

环天顶弧

环天顶弧,顾名思义就是环绕"天顶"的弧,表现为靠近天顶的接近半圆的彩弧,颜色上蓝下红。它在外观上类似彩虹,但不同的是,彩虹是通过水滴折射形成的。

弧的大小常会随太阳高度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弧半径越小;当太阳高度高于32°时,它就消失不见。所以在中纬度地区,环天顶弧主要出现在早晨和傍晚。

环地平弧

环地平弧,顾名思义就是环绕"地平(线)"的弧。它与地平线平行,颜色上红下蓝。环地平弧又称"日载"或"日承"现象,民间也有彩虹云和火焰彩虹的说法。

有读者可能发现了,环地平弧和环天顶弧的颜色刚好是反过来的。

这是因为,形成环地平弧的光线是从冰晶的侧面进入,在底面射出;而形成环天顶弧的光线是从冰晶的上平面进入,在侧面射出。

环地平弧更多出现在中午前后,且主要出现在夏季的中纬度地区,越往两极越少见。

上/下侧弧

上/下侧弧表现为太阳上部、两侧或下部的彩弧。它们的色散程度高,色彩非常鲜艳,非常容易被误认为彩虹。

上侧弧与46°晕有时也容易混淆。区别方法是,46°晕是正圆形,而上侧弧的曲率与其有差别。上侧弧通常比46°晕更为显眼。

下侧弧与环地平弧相切,有时也难以分辨。当两者同时出现时,下侧弧的两端一般居于环地平弧之上。

包含反射的常见冰晶晕

这些冰晶晕的光路中包含反射,但是它们的光路相对简单,出现频率也比其他罕见冰晶晕高得多。所以在这里,也做一些简单介绍。

幻日环

幻日环贯穿太阳,是与太阳高度一致的白色圆环,古代所说的"白虹贯日"说的就是它。它的大小会随太阳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太阳较低时居于地平线附近,环绕全天;太阳较高时收缩得很小,甚至可以完全处于22°晕以内。

2022年4月7日11时30分左右,辽宁海城天空就曾出现过幻日环,太阳犹如闪闪钻石镶嵌在光晕上。

日柱

当气温很冷时,冰落地会成平板状。若这时太阳正好升起或落下,冰晶反射的阳光就几乎完全垂直,从而产生日柱效应。

2016年1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19时30分曾出现日柱现象,持续了两个小时。当时室外气温为零下20℃,天晴无风,利于观测。

映日

映日是一种出现于地平线以下(当光源在地平线以上时)的冰晶晕,因此要想观测到映日,最佳的地点是飞机上或高山地区。

映日出现在太阳的正下方,与太阳到地平线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明亮的光斑。

冰晕奇观,一文写不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一篇文章也难以囊括所有的冰晕。本文按"最小偏转角"分类,也仅挑选了相对常见的22°、46°进行介绍,还有9°、18°、20°、22°、23°、24°、35°等视角的冰晕。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还有Parry弧、Lowitz弧等冰晕。

此外,不同的冰晕偶尔也会组合着"打包"出现,由此带来形态丰富的罕见天文奇观。比如前不久,5月19日甘肃陇南就曾出现22°晕和环地平弧同框的现象。

2021年1月1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图里河镇出现罕见组合冰晕,不仅出现了幻日和环天顶弧,而且出现了幻日环、Parry弧、Lowitz弧、22°日晕、上侧弧和上切弧。

2022年1月9日,新疆赛里木湖上空出现了罕见绝美的冰晕现象——特里克尔反日弧,这种现象也有个超级霸气的名字——万华镜旋之空。特里克尔反日弧的光路曲折,产生需要大气冰晶极多、质量奇高,折射的光线光学强度非常强。据统计,万华镜旋之空在我国有记录以来仅出现5次,足见其稀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