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炜VS德云社:相声界的“现挂”之争
周炜VS德云社:相声界的“现挂”之争
2024年12月,一场关于相声艺术创新的争论在相声界掀起轩然大波。一方是曾九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相声名家周炜,另一方是以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这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相声表演中“现挂”的使用上。
什么是“现挂”?
在相声术语中,“现挂”指的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加入的即兴表演。这种表演往往针对现场观众的反应、突发状况或者当下热点,进行即时创作和回应。德云社的演员们,尤其是岳云鹏,是“现挂”手法的高手。他们能在演出中巧妙地将观众的反应融入表演,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笑料。
然而,这种即兴表演却引发了传统相声艺术家的质疑。周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现挂”虽然能博得观众一时的笑声,但过多依赖即兴表演,会削弱相声的艺术性和完整性。在他看来,相声是一门讲究结构和节奏的艺术,每个包袱、每个段子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打磨,而不是靠临场发挥。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这场争论,实际上反映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普遍困境:如何在保持传统艺术性的同时,又能吸引现代观众?
周炜的观点代表了传统派的看法。他们认为,相声作为一门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其核心魅力在于“说学逗唱”的基本功,以及精心设计的包袱和段子。过多的即兴表演,尤其是依赖网络热词和流行文化的“现挂”,会削弱相声的艺术性,使其沦为单纯的娱乐。
德云社则代表了创新派的观点。他们认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口味在不断变化,相声如果固守传统,就会失去观众。通过即兴表演和现代元素的融入,可以让相声更贴近现代观众,保持其生命力。
观众视角:传统与现代的接受度差异
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对传统相声和现代相声的接受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许多年轻观众表示,他们更喜欢德云社这种互动性强、贴近现代生活的表演方式。一位网友写道:“看德云社的演出,感觉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很轻松愉快。”另一位观众则表示:“传统相声的节奏太慢了,不如现代相声有趣。”
然而,也有不少观众怀念传统相声的韵味。一位中年观众在小红书上留言:“现在的相声太依赖‘现挂’了,有时候感觉像是在看小品,失去了相声本来的味道。”
未来之路: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那么,相声艺术的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2025年春晚作品《精准推送》或许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这个由姜昆、戴志诚、高晓攀等人表演的相声,既保留了传统相声的结构和技法,又融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元素,展现了相声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相声不应该被固化在某个时代,而应该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既有源头活水,又能容纳百川。”或许,这场关于“现挂”的争论,最终会推动相声艺术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传统与创新不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正如相声大师侯宝林所说:“相声要与时俱进,但不能失去根本。”这或许就是这场争论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