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常住人口减少,原因竟是……
上海常住人口减少,原因竟是……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89万,较上年减少了近13.54万人。这一变化主要由于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老龄化率升高所致。此外,不想生育的最大原因是受访者对现状满意,这进一步影响了人口增长趋势。这些数据揭示了上海在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
人口减少的原因
- 中心城区人口外迁
过去十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据统计,2010年至2022年间,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等7个中心城区人口累计减少超过60万人。其中,虹口区人口减少最为明显,10年间减少了17.06万人,降幅达20.01%。这些离开中心城区的人口主要流向了郊区,如嘉定、松江、闵行等地,推动了郊区人口的快速增长。
- 外来人口流入放缓
虽然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总量仍保持在1000万以上,占常住人口的40.6%,但与2000年至2010年间相比,外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0年至2023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仅增长180多万人,平均每年新增仅约14万人。此外,安徽、江苏等传统人口输出大省来沪人口呈现减少趋势,而河南等省份人口流入有所增加。
- 出生率持续下降
上海户籍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2022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仅为3.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生9.8万人,死亡15.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42‰。低生育率已成为影响上海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 老龄化加剧
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2022年末,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36.8%,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40%以上。
人口减少的影响
- 劳动力市场变化
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紧张。据统计,上海常住人口中正在工作的人口约为1341万人,占总人口的55.5%。其中,外来户籍从业人员占比高达72%,远高于本地户籍人口的44%。劳动力短缺将对上海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社会负担加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增大。预计到2035年,上海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40%以上,这将对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 城市发展活力减弱
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将影响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据统计,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中15-64岁年龄段占比比本地户籍人口多约20%,而本地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数量则远超外地户籍人口。
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人口减少带来的挑战,上海市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
- 放宽落户政策
2020年以来,上海相继出台多项人才引进政策,包括放宽五个新城的落户条件。2023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增加10.54万人,涨幅达0.7%,其中“人才引进”人数超过4.4万人,较2019年增长408%。
- 优化人口布局
通过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例如,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等五个新城,已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地。2021年,松江区户籍人口同比涨幅达4.43%,是近十年来平均增长值的2.65倍。
- 应对老龄化挑战
上海正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智慧养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尽管采取了多项措施,上海仍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短缺等挑战。预计到2035年,上海人口将达到约3434万,但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这要求上海在吸引人才、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