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城墙:700年沧桑见证
桂林古城墙:700年沧桑见证
“青山有幸埋忠骨,古城无言诉沧桑。”在广西桂林,有一段历经700多年风雨的古城墙,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记忆。
南宋遗存:700年的历史见证
桂林古城墙始建于南宋末年,最早可追溯至1258年。当时,为抵御南下的蒙古大军,广南制置使李曾伯等人先后对静江府城池进行修筑和扩建。城墙以调石为基础,城砖覆面,上部筑有女墙和垛墙,规模宏大。
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年),广西廉访使也儿吉尼在宋静江府城墙的基础上重新修葺,将立面城砖全部换成料石,并在粘结材料中加入糯米汁,大大增强了牢固度。此后,明清两代不断修缮,使这段城墙得以保存至今。
战火洗礼:历史的见证者
700多年来,桂林古城墙见证了无数次战火纷飞。从宋末抗蒙,到元末农民起义,再到明末战乱,以及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抗日战争,城墙始终屹立不倒,守护着这座城市。
现存的城墙总长约1317米,包括15段墙体和两个完整的城门。其中,铁封山东麓到叠彩山明月峰的389.3米城墙保存最为完整,厚达12.2-17.1米,高约5米,东镇门城门洞深16.3米,券拱最高处3.4米,门洞西端宽2.30米,东端宽2.95米。
文化瑰宝:历史的活化石
古城墙上刻有中国最大的古代石刻城图——《静江府城池图》,详细记录了城墙的规模和布局。城墙上还保留有章时发的《静江府修筑城池记》,为研究宋代城防体系提供了珍贵资料。
旅游新视角:文化价值的再发现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桂林古城墙的旅游价值逐渐被重视。虽然无法与西安古城墙相媲美,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桂林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与传承:未来的使命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挑战,如何保护好这段珍贵的历史遗存,成为摆在桂林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许多市民和游客呼吁,应借鉴西安等地的经验,加强对古城墙的保护和展示,让这段承载千年记忆的城墙,继续见证桂林的未来。
桂林古城墙,不仅是一段冰冷的砖石,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见证了桂林从南宋到民国的沧桑变迁,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在今天,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漓江之畔,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那些逝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