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让大禹文化在创新中“活起来”
蚌埠:让大禹文化在创新中“活起来”
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一场持续了16年的考古发掘,正在为一段4000年前的历史传奇提供实物证据。这里出土的35个巨型柱洞、祭祀遗迹以及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器,让考古学家们相信,这里很可能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之地。
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为大禹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也开启了蚌埠让大禹文化“活起来”的创新实践。
文化传承:从考古发现到校园教育
2024年,禹会村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标志着大禹文化从考古发现走向公众展示的重要一步。遗址公园将通过复原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直观感受大禹时代的文明魅力。
为了让大禹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蚌埠市还将大禹文化引入校园教育。当地学校开设了大禹文化课程,通过故事讲述、历史剧表演等形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大禹治水的传奇故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涂山庙会,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祭祀大禹,祈求风调雨顺。
文旅融合: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蚌埠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大禹文化从书本走向现实。在涂山风景区,游客可以通过VR技术“穿越”回4000年前,亲身体验大禹治水的场景。景区内的大禹雕像、禹王宫等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禹文化,蚌埠市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从大禹治水主题的纪念品到印有大禹图案的文具、服装,这些创意产品不仅展现了蚌埠的文化魅力,也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
精神传承:大禹精神的当代价值
大禹文化的核心是大禹精神,这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蚌埠市通过举办大禹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深入挖掘大禹精神的现代意义。
在蚌埠,大禹精神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城市精神。2024年,蚌埠市启动了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淮河治理工程,这正是对大禹治水精神的最好传承。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领队张东所说:“中国人把对无数代治淮人物和企盼大河安澜的情感寄托,都浓缩到了禹一个人身上。我们纪念的也许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而这才是中华民族最需要传承的。”
蚌埠,这座承载着千年传奇的城市,正在用创新的方式让大禹文化焕发新生。从考古遗址到校园课堂,从旅游景区到文创产品,大禹文化正在以多种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蚌埠独特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