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中药保存小妙招,你get了吗?
秋冬中药保存小妙招,你get了吗?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变化也较大,这对于中药材的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保存方法不仅能保持中药的药效,还能避免药材变质造成浪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秋冬季节中药保存的小妙招,以及正确的煎药方法。
中药保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密封保存:中药最怕受潮,因此密封是保存的关键。可以使用密封罐或双层夹链袋,将中药粉或中药饮片密封保存。每次取用后要确保容器完全封闭。
阴凉干燥处存放:中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潮湿都会导致中药变质。建议存放在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的环境中。
冷藏保存:对于一些容易变质的中药,如含有动物类成分或糖分较高的药材,可以考虑冷藏保存。但要注意,从冰箱取出后应立即服用,避免因温差导致结露。
定期检查:保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中药的状态。如果发现结块、变色、发霉或有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
中药保存的常见误区
开封后未及时使用:很多家庭会一次性购买大量中药,但开封后的中药使用期限大大缩短。例如,袋装中药在常温下只能保存3天,冷藏也只能保存7-14天。
保存方式不当:有些家庭会将中药放在普通纸袋或塑料袋中,这样的保存方式无法有效防潮,容易导致中药变质。
忽视环境因素:秋冬季节虽然气温较低,但空气湿度变化大,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湿气较重,需要特别注意防潮。
正确的煎药方法和器具选择
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煎药最好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使用铁锅和铜锅。因为铁锅和铜锅可能会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煎药前的浸泡:煎药前需要先将中药浸泡20-30分钟,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以免引起腐败变质。
控制好水量和火候:煎药时加水量一般以淹没中药表面2-3厘米为宜。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煎。一般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煎15-20分钟。
特殊药材的处理:有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包煎等。例如,矿物类和贝壳类药材需要先煎30-60分钟,而薄荷、砂仁等芳香类药材则需要在最后5-10分钟加入。
实用保存小贴士
分次取药:建议每次只开7天的药量,最多不超过14天。外出时可以将部分药粉放入小夹链袋,减少每次开合袋口的次数。
使用干燥剂:在存放中药的容器中加入干燥剂,可以帮助吸收湿气,延长保存时间。
避免频繁开合:尽量减少打开存放中药容器的次数,每次取用后要立即密封。
注意保存顺序:先服用近期的中药,后服用远期的,避免造成浪费。
正确保存中药不仅能保证药效,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希望以上小妙招能帮助您在秋冬季节更好地保存中药,享受中药带来的健康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