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运河大集:特色餐馆带火地方经济
济宁运河大集:特色餐馆带火地方经济
2025年1月18日,济宁市启动了“2025迎新春消费季”暨“运河大集”新春季活动。此次活动以“聚山东好品 赶文化大集 过康乐春节”为主题,通过特色大集、年俗节庆、云端推介、电商直播等多种形式,提振文化消费,营造欢乐祥和喜庆节日氛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美食荟萃:特色餐馆助力运河大集
在运河大集的美食展区,来自济宁各地的特色美食荟萃一堂,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品尝。其中,不少美食都来自济宁的特色餐馆。
在邹城市太平镇的运河大集上,李记甏味香的甏肉备受青睐。这道传统美食肥而不腻,醇厚的口感让人十足满足,成为当地居民的最爱。而擀面婆婆兖州店的葡萄鸡丁也吸引了不少食客,鸡肉鲜嫩,搭配酸甜可口的葡萄,风味独特。
湖香渔村大席莱老菜馆的香辣鱼更是大受欢迎。这家特色餐馆主打新鲜湖鱼,香辣的调味让人一试成主顾,尤其是香辣鱼,味道绝对令人回味。而高敏拉面的特色拉面也吸引了不少食客,高汤浓郁,面条筋道,十分受到欢迎。
经济效益:带动消费增长
运河大集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更是传承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春节期间,台儿庄古城接待游客达到85.62万人次,丰富的消费场景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劲的活力。扬州市重点监测的70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6.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1%;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突破400亿元。
在邹城市太平镇的运河大集上,莲藕等带有大运河元素的农产品颇受欢迎。太平镇皇甫新村党支部书记王建说,大集上的活动吸引来不少客户,加上现场直播卖货,土特产变成了抢手货,“备下的近4000斤鲜藕、150提辣酱,大半天就已订购一空”。
文化传承:创新与传统的融合
运河大集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平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活动现场,不仅有美食展销,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和民俗展示。邹城市太平镇的运河大集上,舞龙表演增加了浓郁年味。梁山县韩垓镇的“运河大集”上,群众在京杭大运河故道中参加拔河比赛,展现了传统民俗的魅力。
在嘉祥县黄垓镇的运河大集上,年画展吸引了不少游客。黄垓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向过往的小朋友和家长们详细讲解了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背后的故事。现场展出的《蛇舞花间送福来》《过新年》《百财纳福》等年画作品,都深受群众喜爱。
未来展望:文旅融合新趋势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春节期间系列文旅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扬州市重点监测的70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营业额)6.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1%;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突破4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指出,元宵灯会、民俗表演等活动,通过大运河的历史故事和非遗技艺的注入,形成增强版的场景,增强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认同感。未来,沿线城市将如何更好依托文化底蕴推动经济发展?金准认为,首先,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挖掘城市历史遗迹、文化符号和特色民俗,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IP,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底蕴通过这种方式转换成产业,形成长期的经济效益。
运河大集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展现了济宁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美食、文化、民俗的完美融合,运河大集已经成为济宁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