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非遗传承人胡光葵新作亮相,展现传统艺术新魅力
绵竹年画:非遗传承人胡光葵新作亮相,展现传统艺术新魅力
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举办的第19届绵竹年画节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光葵展示了其最新的年画作品。作为绵竹木版年画的重要传承者,胡光葵不仅在技艺上传承了传统精髓,还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到年画创作中。此次新作的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进一步推动了绵竹年画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传承人的创新之路
胡光葵是绵竹年画博物馆原馆长,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年画技艺,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在她的新作中,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这次的新作是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胡光葵介绍道,“我希望通过创新,让绵竹年画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这门传统艺术。”
春节申遗成功的“绵竹力量”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次申遗工作中,绵竹年画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光葵表示:“绵竹年画是传统新年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提供了《迎春图》等表现春节习俗的年画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为申遗成功贡献了绵竹力量。”
从传统走向现代: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绵竹年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在绵竹年画村,年画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绵竹共有年画从业人员1500人左右,开发了3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年画产品。
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李悦介绍:“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绵竹年画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今年春节,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展览邀请,预计将在外地举办四场展览,这是前所未有的。”
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在绵竹年画村,农忙时村民们扛起锄头耕作,农闲时则拿起画笔创作。这种“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的模式,不仅让年画艺术得到了传承,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绵竹接待游客超44万人次,预计今年春节游客人数会更多。”年画村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绵竹年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年画村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绵竹年画,这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在传承人的努力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春节申遗成功,相信绵竹年画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