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萝卜干: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萧山萝卜干: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024年,杭州萧山区的萝卜干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年产值突破5亿元,为35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这不仅是一个地方特产的崛起,更是一条以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从传统腌菜到亿元产业
萧山萝卜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这种选用当地特有“一刀种”萝卜,经过清洗、切条、晾晒、腌制等多道工序制成的特色食品,以其色泽黄亮、条形均匀、肉质厚实、香气浓郁而闻名。2024年,萧山区共有25家酱菜厂从事萝卜干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创新经营模式:非遗+文旅+农业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萧山萝卜干不仅停留在传统生产模式上,更在经营模式上大胆创新。以党山酱萃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非遗+文旅+农业”的新模式。
公司总经理马国荣表示,他们正在与当地政府合作,谋划建设萧山萝卜干非遗展陈馆和风脱水工艺传承新车间。通过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萧山萝卜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在萝卜干产业的带动下,萧山区相关农户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
文化传承:不只是味道,更是精神
萧山萝卜干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萧山人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党湾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张国卫看来,萧山萝卜干代表了萧山人在围垦等艰苦年代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的食物值得被发扬光大。
为了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萧山区积极引导“王泰和”等老字号企业,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技术迭代,将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实现了风脱水萝卜干的标准化量产。
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萧山萝卜干的成功经验,为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
未来,随着“非遗+文旅+农业”模式的不断深化,萧山萝卜干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