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巅峰战术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巅峰战术揭秘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3%81%E5%8E%9F%E9%98%BB%E5%87%BB%E6%88%98/6400172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7A0217V00
3.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729/c443712-40287529.html
4.
http://www.81.cn/js_208592/16342708.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2A03DU800
6.
http://www.81.cn/yljnt_208627/lsda_208656/16329938.html
7.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14482
8.
https://www.sohu.com/a/814810303_121119016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ERAUH305566E43.html
10.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4/0729/c443712-40287529.html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31/20/8250148_1132811763.shtml

“我带出去那么多兵,最后都成了烈士,我怎么有脸回去见家乡父老?”这是原人民志愿军第63军军长傅崇碧将军临终前的遗憾。这位在铁原阻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将领,直到87岁去世时也未曾再回过四川老家。而第63军564团团长曹步墀每当提及朝鲜,总是沉默不语,反复念叨着:“那些牺牲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1951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五次战役的关键阶段。随着战线的拉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问题日益凸显。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抓住这一弱点,实施“磁性战术”,诱使志愿军深入,随后展开全面反攻。在这一关键时刻,铁原这座交通要塞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铁原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南通汉城,北达平壤,是半岛交通大动脉的交汇点。一旦失守,将直接威胁志愿军的补给线,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逆转。面对美军4个师、4.7万兵力的重压,志愿军第63军临危受命,军长傅崇碧立下军令状:“即使打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让美军前进一步!”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第63军采取了独特的战术体系。军长傅崇碧、军政委龙道权身先士卒,下到师、团指挥所靠前指挥。全军采用纵深梯次配备的战法,将三个师按倒品字形进行战斗部署。189师师长蔡长元更是别出心裁地将部队化整为零,围绕种子山主阵地设下了数百个阻击阵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189师的“拔碎牙”战术。师长蔡长元将全师分成200多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由党员为核心,老兵为骨干,新兵补充,分散坚守各个防御要点。这种战术让美军在进攻时处处受阻,每攻克一个阵地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而在具体的战斗中,第188师第563团第3营第8连创造的“三朵花”战术更是令人称道。连长郭恩志带领全连官兵,首先利用迫击炮在敌人冲击队形前后左右各打一发炮弹,形成梅花形,将敌人赶到中间,然后用重机枪对敌人密集队形的中间进行射击,给敌人送上“一串红”,迫使敌人向左右两侧分散兵力,最后我军两侧反击分队从左右翼插向敌人队形后,形成“荷(合)花”状,一举将敌人包围歼灭。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189师在6月2日的战斗中,面对美军4个团的轮番攻击,阵地上的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师长蔡长元指挥部队在浮土中利用弹坑和岩石掩护,坚守阵地。当晚,第566团组成“敢死队”,夜袭种子山,夺回了丢失的阵地。

6月3日,美军攻势更加猛烈,第189师战斗减员严重,所有营连都不成建制,师团机关的勤务人员全部投入战斗。战至天黑,才将阵地移交给预备队第188师。第188师连夜冒雨开赴阵地,于6月4日拂晓前接替第189师。很快,美军便在地、空交叉火力掩护下,以1个师的兵力分多路向我阵地实施波浪式疯狂攻击。第188师官兵依托阵地避敌炮火锋芒,与敌展开胶着战。战至下午,战斗减员越来越多,形势相当严峻。志愿军司令部及时下达命令,改坚守防御为机动防御。该部一线部队开始有计划地且战且退,向位于细柳洞、207高地、北台、古南山的第二线阵地转移。

6月5日上午,敌人开始向我第二线阵地攻击,并将主攻方向指向了我第188师第563团第1连2排防守的207高地。2排依托有利地形,顽强地打退了敌人数次攻击。6日,敌人改变战术,以一部兵力正面进攻,以1个营的兵力分两路从侧翼迂回,再次向207高地发起猛烈攻击。2排三面受敌,在副排长李炳群率领下,冲锋枪、步枪一齐开火,战士们将成捆的手榴弹抛向敌群,连续打退敌人两次进攻。战至午夜,2排只剩下8名战士。此时,他们弹药将尽,与上级和友邻部队的联系已经中断,陷入四面包围。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刺刀、枪托和石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当敌人再次涌上阵地时,8名勇士视死如归,纵身跳下了悬崖。

在第563团第1连激战207高地的同时,左邻坚守255.1和200高地的该团第8连在连长郭恩志的指挥下,向该连1排侧后运动,先以火炮和重机枪向敌猛烈射击,而后实施反冲击,歼敌200余人。6月6日拂晓,敌人以1个连兵力向第8连阵地冲击。郭恩志指挥2排将敌击退。接着,敌又兵分两路向第8连1排、2排阵地猛攻,并从两侧迂回,企图包抄第8连的后路。郭连长指挥各排全面防御,重点射击,激战1个多小时,使敌未能前进一步。随后,敌又增加2个连的兵力,再次进行猛烈攻击。这时,第8连弹药将尽,前沿部分阵地被敌占领。战至12时许,敌人从四面对第8连形成包围。入夜,该连与上级的联络完全中断。当夜,郭恩志集中全连仅有的13发子弹和1枚反坦克手雷,从敌防御薄弱的西面跳崖突围,转移至该营主

经过13天的浴血奋战,志愿军第63军以2.4万兵力,成功阻击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4个师的进攻,毙伤敌军1.5万余人。这场战役不仅粉碎了美军快速占领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更为志愿军主力部队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役,展现了志愿军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的战术智慧和战斗精神。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志愿军轻步兵之王的实力,更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正如一位美军将领在回忆录中所说:“(在铁原)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发力的陆地沼泽,总是觉得找不到要打的目标,又发现目标到处都是……”这种无奈的感慨,正是对志愿军战术智慧的最好注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