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历史典故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历史典故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兵变事件,也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960年,不仅改变了赵匡胤个人的命运,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背景概述
时间: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
地点: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
主要人物:赵匡胤、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赵普等。
事件起因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政治局势不稳。此时,赵匡胤作为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兵变经过
谣言四起: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朝野震惊,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就起了一阵谣传,说赵匡胤将做天子,尽管多数人不信,但朝中文武百官已慌作一团。
密谋策划:赵匡胤率军行至陈桥驿,其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等密谋策划兵变。他们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黄袍加身:据民间传说,赵匡胤在陈桥驿时,军中起了一阵骚动,人人都在议论军粮断绝、朝政被把持拒不发饷等事。在赵匡胤烂醉如泥之际,赵普提议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当赵匡胤还在睡梦中时,被一阵“万岁”声惊醒,大将高怀德捧着黄袍披在了他身上,三军高呼万岁,赵匡胤最终依刘邦故事约法三章,大军向东京进军。
回师开封: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赵匡胤的心腹开城迎接。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试图抵抗,但未能成功,被军校王彦升杀死。
逼宫禅位:赵匡胤逼使恭帝柴宗训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赵匡胤即位后,仍定都开封,并宣布对后周皇室及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以安人心。
影响与意义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它也标志着宋朝的建立,开启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陈桥兵变不仅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陈桥兵变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典故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不仅是赵匡胤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了解陈桥兵变的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 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
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北宋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960年。这个事件标志着宋朝的建立,也揭开了后来的北宋统治的序幕。
故事的背景是,后周的960年,后周的皇帝柴荣去世,留下了年幼的皇子,政权进入动荡之中。当时,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率领兵士驻扎在陈桥。这时,赵匡胤和他的部下们商量,如果去北京(当时的汴京)拥立新皇帝,可能会有风险,但如果夺取政权,就能避免混乱。
在一次夜晚,赵匡胤的部下在陈桥对于他的忠诚进行了讨论,他们决定要推举赵匡胤为皇帝。为了表示决心,他们用军旗将赵匡胤包围,要求他即位。赵匡胤虽有犹豫,但在众将士的激励下,最终同意了,即位成为皇帝,年号“建隆”,建立了宋朝。
陈桥兵变的典故不仅反映了权力斗争和军事政变的复杂性,同时也展示了军队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这个事件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权谋与政变的经典案例。
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