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舍《骆驼祥子》里的地道京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舍《骆驼祥子》里的地道京腔

引用
搜狐
7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3535105_121398222
2.
https://www.sohu.com/a/855289374_122006510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72585416966457924.html
4.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63107259.html
5.
https://www.echineselearning.com/zh-hans/blog/analysis-of-themes-and-artistic-features-in-border-town
6.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08/22/79930059_1128293849.shtml
7.
https://www.wenjuan.com/m/j/Yj63Qr/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以其浓厚的“京味儿”语言特色而闻名。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词汇、儿化音和口语表达,生动展现了老北京的文化风情。

京味儿语言的鲜活运用

老舍对北京方言的熟悉和掌握,使他在创作乡土语言小说方面非常得心应手。普通人眼中的日常唠嗑,经过老舍先生的改变,立刻变得生动、饱满、鲜活。《骆驼祥子》中有一段高妈劝祥子放钱时的对话:

“敢!找出他们放铜的日子,堵住巢穴,挖出来;不要还钱!我们必须有一个老底……把它放出来,海里摸锅”,因为老舍对北京语言的熟悉和自由使用,使得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完全符合人物自身的阶级特征和个性特征。不仅是人物对话,老舍还将京味融入了议论文语言、叙事语言和描写语言。随着对人物特征的细腻生动的捕捉和对北京方言的真实描述,北京老井和小人的形象将跃升到纸上,生动有趣。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的眼睛做什么?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你是一个巡警,你不会给利润或退还你的钱。去找他的巡警!”简单的北京民间口语平易近人,但不庸俗,就像北京的建筑和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一样,这也与北京独特的历史背景有关,《骆驼祥子》在活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培养纯正的文学语言。本书共使用了641名京味儿,部分章节有40多处。许多词都是地道的北京方言。如“杀进腰”“啃骨头”“耍个飘儿”等,都是非常地道的北京话。

简洁流畅的句式表达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时代和生活,这也是老舍语言观的主要支柱,也是他对个人语言的追求。《骆驼祥子》的语言是“无味的和白的”,没有华丽或故意的修辞。例如,小说的开头是一位外国人力车夫:“北京有许多外国人力车夫,他们年轻强壮,有灵巧的腿和脚……喜欢开车和收集东西。把车拉出来,放在一个固定的十字路口或房门处,等待坐车的主人。如果这样做了,他们可能会一次得到一到两块,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本节的句子结构简单易懂,流畅,就像作者和读者随意讲故事,谈论家一样。老舍改变了新白话文的“僵硬而涩”,他的小说语言达到了“平淡如水”但回味无穷的效果。同时,老舍的创造性结合有利于公众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情趣与民族性格批评主题的巧妙拼接,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批评色彩,为小说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遣词用字的凝炼精妙

凝炼含蓄是老舍语言观的内容,尽量少用词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和有思想意义的思想意义,是老舍一贯倡导和努力的创作风格。在《骆驼祥子》中进行遣词造句严格使用,并使用这些词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语言特点。例如,在小说里,这是写给一个四十岁以上的车夫的:“他拉车的姿势,讲价钱的随机应变,走路的钞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似乎用鼻翘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扇”这个词在这里用得非常生动、含蓄,如果用“嗤”或者其他类似的词来代替就没有这样的效果,这可以说是一个"扇"这个词,表示高傲的神气,让整个境界都出来了。文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出来的汉语言中的精华部分“那斗落了大腿的蟋蟀,还想用那些小腿爬”、“心上多个黑点儿”、“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遣词造句中夹杂着这些有趣的谚语,使整篇小说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又寓意深刻。

幽默讽刺的融会贯通

老舍的苦难叙事不同于其他作家,他用幽默来掩饰自己的眼泪,还夹杂着讽刺。幽默是老舍作品的普遍风格,也是《骆驼祥子》语言中的另一个鲜明特征。《骆驼祥子》的幽默有的充满讽刺幽默,例如:“以杨先生海式咒骂的毒辣,杨太太天津口的雄壮,二太太苏州调的流利,遇到张妈的蛮悍,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其中的“礼尚往来”本是一个褒义词,但用在这里,却有一种贬义的意味在里面,对杨先生家一些不雅的生活进行了讽刺,揭露了杨先生一家人的虚伪以及鄙俗。老舍的幽默不会停留在文字的层面,而是停留在事实上,这些“含笑的幽默”或“含泪的幽默”有机地混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震撼性的效果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

京味儿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老舍通过地道的京味儿语言,不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也生动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社会风貌。作品中的方言俚语、儿化音和口语表达,都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语言特色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亲切和真实,也使《骆驼祥子》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在当今社会,京味儿语言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通过阅读《骆驼祥子》,我们不仅能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更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