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圣旨博物馆:一道圣旨镌刻两代“帝王心”
徐州圣旨博物馆:一道圣旨镌刻两代“帝王心”
徐州圣旨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举世无双的国宝——“世袭罔替龙边圣旨”。这道圣旨跨越了道光和咸丰两代皇帝,见证了清朝晚期的宫廷变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世间孤品:两代帝王的御笔朱批
这道圣旨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同时承载了两位皇帝的御笔和玉玺。道光十三年(1833年),这道圣旨首次颁发给奉恩将军奎定。咸丰六年(1856年),奎定病逝后,咸丰皇帝在圣旨中缝朱批:“奉恩将军奎定病,所遗之缺,将伊长子玉纲承袭奉恩将军。”这一笔朱批,不仅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也记录了一段“子承父业”的历史佳话。
圣旨的四周布满了精美的龙纹,这些由宫廷丹青高手绘制的祥龙栩栩如生,用色考究,采用了最高等级的矿物质颜料。包首则运用了珍贵的织金技术,尽显皇家气派。满汉文对照的娟秀字体,更使其成为一件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一场曲折的“寻龙记”
这道圣旨的收藏历程堪称一段传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位祖上在北京开当铺的老先生因家族衰败,急需用钱,便托中间人寻找有缘人转手。徐州圣旨博物馆理事长周庆明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西安。经过多次诚心拜访和中间人的说合,最终成功征集到这道稀世珍品。
两千年藏品见证历史变迁
徐州圣旨博物馆内展出各类藏品2000余件(套),涵盖了从明清两代的圣旨、官服到木刻牌匾等珍贵文物。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皇家风范,还揭示了明清时期的礼仪文化和历史变迁。
圣旨藏品所记载的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填补了许多失落的历史细节,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也折射出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
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作为非国有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选址独到。其位于徐州市鼓楼区龟山景区内,为景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博物馆也为景区增添了文化气息。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非国有博物馆。该馆总占地面积达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00平方米,由主陈列楼和点石园两个展区组成。
近年来,徐州圣旨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独特的场地优势,2018年创办了“圣博研学”品牌,先后与十余所国内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该馆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石刻文化、科举文化结合国学、非遗等优秀历史文化,为各年龄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扎染、拓印、制俑等30余个特色课程。近五年来,已开展研学活动1000余场,接待研学人员20000余人次,让观众在与文物藏品“对话”中实现寓教于乐,进一步增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自2015年起,徐州圣旨博物馆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地举办馆藏文物精品巡展,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展现深嵌国人心中独有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徐州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文物的情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首先是喜欢,又经过很长时间的收藏积累,就觉得需要有一个展示的地方,然后再逐步学习博物馆的管理、运营和展陈设置,还有博物馆人才的培养。”年过耄耋的周庆明目前担任徐州圣旨博物馆理事长,他认为,“非国有博物馆相比于国有博物馆,在很多方面存在弱势,但我们可以主动去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至少要养活得了我们约50名员工,才算真正生存下来。”目前,徐州圣旨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约40万人次,与所处的龟山景区互相成就,已成为徐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深受游客喜爱的文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