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圣旨博物馆:一道圣旨见证两朝帝王心
徐州圣旨博物馆:一道圣旨见证两朝帝王心
在徐州圣旨博物馆内,有一道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圣旨,它就是跨越了清代道光和咸丰两代君主的“世袭罔替龙边圣旨”。这道圣旨不仅见证了清朝的兴衰,更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段尘封的历史
这道圣旨与清朝的“铁帽子王”制度密切相关。所谓“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他们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权力。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这些铁帽子王享有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并配享太庙殊荣。
这道圣旨的主人公是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的后代奎定和玉纲。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战功卓著,被封为和硕礼亲王。这道圣旨见证了两代皇帝对这位功臣后代的封赏。
精湛的工艺
这道圣旨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其开首升降龙及四周云龙皆由宫廷丹青高手绘制,均用矿物质颜料,用色极其考究,为圣旨龙纹采用的最高等级,祥龙图案形态逼真。奎定父子是皇亲国戚,所以这样的龙纹也显示了两位皇帝对父子二人的器重。该圣旨包首以珍贵的织金技术精制而成,尽显皇家奢华气派。“这道圣旨亦不失为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满汉文对照,字迹娟美秀挺。”徐州圣旨博物馆讲解员董姬详细地向驻足的游客们介绍这道圣旨的珍贵之处。
一段曲折的收藏故事
这道圣旨的收藏过程堪称一波三折。据徐州圣旨博物馆理事长周庆明回忆,“世袭罔替龙边圣旨”是他早期的收藏品,征集过程比较艰难,几经波折,可以说是一场“寻龙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道圣旨的收藏人是一位祖上在北京开当铺的老先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机缘巧合下收到了这道圣旨。后来,因家族衰败回到西安生活,急需用钱,才托中间人寻找有缘人转手。周庆明收到消息后赶了过去,经研究后发现,这是世袭罔替、手绘龙边的稀有圣旨。此前,周庆明从未收藏过如此高等级的圣旨,他就和老先生商量要征集,也和老先生聊了很多,十分投缘。但在事情快敲定时,老先生家族里其他人却不同意,认为圣旨是祖上留下来的,不可以卖。经过中间人的多次说合,加上周庆明多次诚心拜访,最终他成功收藏了这道珍贵无比的圣旨。周庆明说:“当时看到这道圣旨就觉得特别有缘,我也是圣旨收藏的虔诚爱好者,觉得这件藏品很有价值。”这样一场“寻龙记”,为周庆明后来建立博物馆奠定了藏品基础,这道圣旨也被定为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独特的历史价值
这道圣旨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见证了清朝的权力更迭和皇室恩宠。圣旨上的文字记载了道光十三年(1833)和咸丰六年(1856)两位皇帝的御批,反映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生态。同时,这道圣旨也是研究清朝书法艺术和宫廷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化传承与创新
徐州圣旨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馆内展出各类藏品2000余件(套),形成了资料翔实、脉络清晰的圣旨发展史。博物馆不仅注重藏品的展示,更重视文化的传播。馆方开发了包括扎染、拓印、掐丝、制俑、木刻、插花、制香等30余种课程,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道“世袭罔替龙边圣旨”不仅是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清朝的权力更迭和皇室恩宠,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这道圣旨静静地躺在徐州圣旨博物馆内,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