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敬亭山的孤独与自然对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在敬亭山的孤独与自然对话
引用
搜狗百科
等
7
来源
1.
https://baike.sogou.com/v213002.htm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7%99%BD/1043
3.
http://www.shiwenge.com/gushi/693.html
4.
https://www.qulishi.com/article/202205/621139.html
5.
http://www.lubanyouke.com/32042.html
6.
https://www.zgsgxh.com/pc/article/detail.html?id=6375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8/05/9522700_1129043196.shtml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敬亭山独坐时所作的《独坐敬亭山》。这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与敬亭山的“相看两不厌”,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
01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李白因政治理想受挫而漫游江湖。长期漂泊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促使他借山水来寄托情感。关于具体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另一种认为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无论是哪个时间点,都正值李白政治失意、内心孤独之际。
02
艺术特色
全诗四句,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描绘了一幅空旷寂静的画面:群鸟飞远,孤云飘散,天地间仿佛只剩诗人一人。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众鸟”、“孤云”的离去反衬环境的寂静,烘托出强烈的孤独感。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将敬亭山拟人化,创造出“相看两不厌”的意境。诗人与山之间似乎建立了默契的交流,这种超越世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既是对孤独的超越,也是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
全诗无一情语,却句句是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自己在孤独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这种“景中含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03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展现的与自然对话、在自然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当我们感到孤独和苦闷时,不妨像李白一样,走进自然,与山水对话。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宁静,获得精神的慰藉。正如诗中所写:“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自然的永恒与超脱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热门推荐
音响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现
冰箱噪音过大怎么办?这份实用解决方案请收好
1000年前,宋朝是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技术革新下的cosplay:AR、VR的无限可能
吃鱼真的能帮助肺结核康复吗?
如何帮助肺结核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公共场合如何防肺结核?
异烟肼:肺结核治疗中的关键药物,这些使用注意事项请收好
核磁共振需要多少钱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制度怎么建立
跨界新风尚:cosplay传统文化,碰撞出火花!
苏轼:豪放派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一首古诗词,两个千古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
肺结核健康教育:提升防治意识的关键
新型抗结核药物攻克耐多药结核病
中国自主研发:康替唑胺治疗肺结核的新突破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守护公共健康
iPhone突然黑屏?别慌,这里有你的自救指南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来这么有趣!
爱因斯坦的音乐世界:一把小提琴如何启发科学巨匠
GPS背后的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就地过年,老人如何缓解孤独?
揭秘香酥炸油条的美味秘诀:从和面到配方的完美融合
健康美味,无添加剂油条的制作方法
重庆出发,直飞大理!大理古城春节游玩全攻略
重庆直达大理高铁开通!7小时直达,票价502元起
重庆到大理自驾攻略:1000公里最美自驾路线详解
萧姓与肖姓:两个独立而古老的姓氏
网络文学3.0时代:跨界融合助出圈 中国IP全球共创
孩子对老师有情绪怎么办,如何处理孩子对老师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