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曹操经典语录:你真的读懂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曹操经典语录:你真的读懂了吗?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0507460_121165609
2.
https://www.sohu.com/a/851069941_121618090
3.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4048131/article/details/138467684
4.
https://m.qidian.com/ask/qtuenvxfomi
5.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908868/
6.
https://m.qidian.com/ask/qenhvosenvx
7.
https://m.qidian.com/ask/qhvsklwwzdy
8.
https://m.qidian.com/ask/qgtclfomiur
9.
https://m.qidian.com/ask/qenhvpedype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之口,成为了后人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时最常引用的语录之一。然而,这句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它是否真的代表了曹操的真实想法?让我们一起重新解读曹操的经典语录,探讨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0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个被误解的名言

这句名言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回,描述的是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途中发生的故事。曹操逃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抓获。陈宫感其忠义,弃官与曹操一同逃亡。途中,二人投宿于曹操父亲的故友吕伯奢家。曹操因误会吕伯奢家人磨刀欲害己,竟将其全家杀害,最后发现只是一场误会,吕家实则在准备酒菜款待。曹操在陈宫的质问下说出这句名言,随后二人分道扬镳。

然而,历史上的曹操真的说过这句话吗?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确实逃亡,但并未提及吕伯奢事件。《三国志》中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这段记载表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实属自卫,并非无故滥杀。

02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突然说出这句令人震撼的话。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这段对话展现了曹操对英雄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刘备的重视。然而,这番对话背后却暗藏玄机。曹操之所以说出这番话,一方面是在试探刘备,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刘备示好。因为当时刘备正依附于曹操,曹操需要平衡两人之间的关系。

0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位老骥伏枥的英雄

这句诗出自曹操的《龟虽寿》,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诗中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展现了曹操即使在晚年仍保持着雄心壮志,不愿服老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更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在五十四岁时,曹操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取得了重大胜利;在五十五岁时,他又亲征韩遂、马超于潼关,再次获胜。这种老当益壮的精神,正是曹操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

04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一位功过参半的政治家

这句名言出自《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是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发布的一篇令文中的内容。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势力如日中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反对声音。在这篇令文中,曹操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自己对权力的清醒认识。

曹操在这篇令文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使将兵入齐,乐毅不敢,曰:‘吾昔事昭王,虽不能毕功,然已为之效劳矣,不敢即二心。’以乐毅之贤,犹耻自立而事其世君,况吾托子孙以四海,吾得释此邪!”

这段话展现了曹操对汉室的忠诚,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己功绩的自豪。他将自己比作齐桓公、晋文公,强调自己虽然势力强大,但仍然忠于汉室,没有称帝的野心。这种既展示实力又强调忠诚的态度,体现了曹操的政治智慧。

05

结语: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历史人物

通过解读曹操的这些经典语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曹操形象。他既有“宁教我负天下人”的狠辣,也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豪气;既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也有“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的清醒。这些语录不仅展现了曹操的复杂性格,也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特征。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经过了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与历史上的曹操有所不同。罗贯中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对曹操的言行进行了夸张和虚构。因此,在解读曹操的语录时,我们需要区分文学与史实,既要欣赏其文学价值,也要区分文学与史实,既要欣赏其文学价值,也要客观认识历史真相。

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曹操:“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种客观而全面的评价,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