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糍粑上黏连着的乡愁
景颇糍粑上黏连着的乡愁
年年岁岁,时间在这幽静的景颇山静静流淌,恍惚间,我们又走过了300多个日夜。
无糍粑不成年,每至年关,景颇村寨每家每户都要制作糍粑,这是景颇家庭必备的年货之一。在糍粑撞击石臼的阵阵声响中,回忆与现实仿佛发生了交换,圆圆的软糯糍粑黏连着故乡与每一位远在他乡拼搏的游子。
制作景颇糍粑,野生芭蕉叶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与家中园子里人工种植的芭蕉叶相比,野生芭蕉叶不仅叶片宽大、色泽翠绿油亮,且韧性更强,不易破碎,是糍粑定型和初期保鲜保香的上好材料。
在以前,制作糍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劳动。首先,将挑选好的优质糯米洗净后浸泡一夜,让每一粒米都充分吸收水分。第二日清晨,将浸泡过的糯米滤水后倒入大小适宜的蒸笼,用柴火将糯米蒸至柔软熟透,而后取适量放入石臼中用特制的工具舂碎,直至糯米成面团状。随后将糯米团分成小份,用手捏成圆形,最后放在芭蕉叶上压扁成圆饼状,景颇糍粑的制作工序便宣告完成。景颇糍粑既有糯米的软糯芳香口感,又带有野生芭蕉叶的淡淡清香,入口柔韧爽滑、细腻鲜香。
糍粑的经典吃法有炭烤和煎炸两种,炭烤糍粑可配上苏子粉或本地红糖或甜辣酱等配料一起食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配料;煎炸糍粑的做法则是用菜籽油在铁锅中煎熟即可,出锅时撒上适量盐巴,味道更佳。
过去景颇山物质匮乏,糍粑只有在年关才有机会吃到,是一年一次的难得美味,深深印在了景颇男女老少的味觉记忆中。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式各样的糍粑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一年四季均可选购。以前的珍贵食物,已成可日食而不缺的普通食品。
景颇山的深林中,已很少见母亲采收野生芭蕉叶的辛劳背影,景颇家庭中,石臼发出的阵阵声响已随逝去的时光越飘越远。
但是,景颇糍粑的独有味道仍如同一根无影无形的线,牵连着景颇山与远在异乡的每一位景颇族儿女。这圆圆的米饼中充满了亲人的深切牵挂和团圆的期盼,饼上分明的芭蕉叶脉浸透着母亲的无尽汗水和辛劳,软糯鲜香的味道中饱含着故乡对游子的声声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