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出手整治!教你网购如何避免缺斤少两
市场监管总局出手整治!教你网购如何避免缺斤少两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5月至10月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此次整治行动聚焦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等突出问题,旨在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严厉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并推动建立智慧监管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便捷的购物体验背后,缺斤少两等问题却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为您揭示电商平台上的常见陷阱,并提供实用的防坑小妙招。
电商平台缺斤少两的常见套路
包装作弊:一些商家会在包装上下功夫,比如增加包装材料的重量,或者在包装中加入不必要的填充物,以此来凑足标示重量。
电子秤作弊:部分商家通过改装电子秤,使其显示虚假重量。这种作弊手段较为隐蔽,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
虚标重量:有的商家直接在商品信息中虚标重量,比如将实际重量为450克的商品标为500克。
夹带异物:在商品中夹带异物以增加重量,如在干货中混入沙子或在食品中加入防腐剂等。
如何预防缺斤少两
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优先选择平台认证的旗舰店或有良好用户评价的店铺。可以通过查看店铺评分、用户评论等方式来判断商家的信誉。
仔细核对商品信息:在下单前,仔细检查商品的重量、规格等信息,确保与实际需求相符。对于预包装食品,要特别留意净含量标识。
使用自带称重工具:收货时,使用自己的称重工具进行复核。如果发现重量不符,应立即拍照取证,并及时与商家沟通。
注意包装细节:检查包装是否过于复杂或有异常,比如过多的填充物或过重的包装材料。对于散装商品,要特别留意是否有夹带异物的可能。
保留购物凭证:妥善保存订单信息、支付凭证和物流单据等,这些都可能在维权过程中派上用场。
维权途径
协商解决:发现缺斤少两后,首先应与商家进行沟通,尝试协商解决。很多情况下,商家为了维护声誉,会愿意给予补差或退货。
平台投诉:如果商家态度强硬,不愿解决问题,可以向电商平台进行投诉。各大平台都有专门的客服团队处理此类纠纷。
消费者协会: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会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法律诉讼:在上述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商家的行为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损失,具体赔偿金额为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若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计算。
案例分享
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标重500克的坚果,收货后自行称重发现只有450克。他首先尝试与商家沟通,但商家否认缺斤少两。随后,该消费者向电商平台投诉,并提供了称重照片作为证据。平台介入调查后,确认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最终商家不仅补足了差额,还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给予了三倍赔偿。
市场监管总局此次整治行动的开展,无疑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注入了新的力量。作为消费者,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智慧和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购时真正享受到放心、安心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