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国心脏协会最新研究:这些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预防房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国心脏协会最新研究:这些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预防房颤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8
来源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4098408802f
2.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f9bc85e129f8
3.
https://www.sohu.com/a/805775492_121118853
4.
https://docbook.com.cn/information/1817
5.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tests-procedures/atrial-fibrillation-ablation/about/pac-20384969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9097
7.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atrial-fibrillation/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0630
8.
http://www.news.cn/house/20240606/fe5e91ec655f493bb8cf4cd6f159e6b9/c.html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Circulation》期刊上发布了一项重要科学声明,强调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风险。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据统计,全球约有3350万人患有房颤,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增长。

01

房颤的主要风险因素

房颤的风险因素可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两大类。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1. 肥胖: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个单位,房颤风险增加29%。腹部脂肪过多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心房结构和电生理特性改变,从而增加房颤风险。

  2.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房颤。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房颤发生率。

  3.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SA会导致夜间血氧水平下降,引发心律失常。

  4. 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增加房颤风险。有效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房颤发生率。

  5.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心房重构风险较高,容易发生房颤。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房颤。

  6. 过度饮酒:大量饮酒会直接损害心肌,增加房颤风险。建议男性每周酒精摄入量不超过30克,女性应更低。

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因素等。虽然这些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管理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仍然可以有效降低房颤风险。

02

如何降低房颤风险

  1. 健康饮食与体重管理: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4.9的健康范围内。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3. 管理慢性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水平,遵医嘱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应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RAAS抑制剂等药物。

  4.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周不超过30克,女性应更低。

  5. 改善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有打鼾、夜间呼吸暂停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6. 压力管理:长期精神压力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03

科学依据与效果

AHA的科学声明指出,通过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和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房颤风险。例如,减重10公斤可使房颤风险降低20%;规律运动可使房颤风险降低10%-20%;有效控制血压可使房颤风险降低30%-50%。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4年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也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指南提出“AF-CARE”理念,将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管理作为房颤预防的核心环节,进一步证实了生活方式调整在房颤预防中的关键作用。

04

结语

房颤是一种可预防的心血管疾病。通过识别和管理风险因素,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因素。如果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