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返乡观察:00后农村青年的早婚困境与希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返乡观察:00后农村青年的早婚困境与希望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5A05PMH00

随着2024年春节的到来,一位00后农村青年在回乡时发现,班上半数同学已经结婚,其中不少是在18、19岁就建立了事实婚姻关系。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早婚依然盛行。本文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观察,探讨了00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现状、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婚姻作为家庭建构的基石,不仅反映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观念,更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在我国,法定结婚年龄受到《婚姻法》的明确规范,规定男性必须达到22周岁,女性则不得早于20周岁。而初婚年龄,则是指个体实际选择走入婚姻的年龄。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进步,特别是在晚婚晚育理念的倡导下,我国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的初婚年龄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婚姻选择的日益成熟和理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青年发展的宽容和支持。然而,早婚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盛行,并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我的家乡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早婚现象不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家庭期望、社会压力和个人选择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

早婚潮下的农村青年:生活的无奈与选择

笔者的家乡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区的一座小县城,随着2024年春节的到来,我跟随父母回到了农村老家F村。值得一提的是,与F村紧密相连的B村拥有一所小学,它的学生群体主要来自这两个村庄,我也曾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在今年春节的团聚时刻,我与一位婚期已定的小学同学聊起了彼此的近况。从她的口中得知,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已经有半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其中大多数是女性。这些已婚的同学中,又有半数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或是预产期将至。其中不乏一些在18、19岁尚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同学,他们虽未正式领证,但早已建立了事实上的婚姻关系。

根据笔者的了解观察,这些早婚早育的00后年轻人大多有以下特征:学历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没有固定稳定工作,且多是非独生子女。农村青年的婚配不光受到个人素质和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还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有关。我们本地历年来都有早婚现象,从个人角度看,文化教育水平偏低促进了本地区青年人早婚的形成。在我了解到的已婚00后中,初中阶段辍学的几乎占了一半,还有一些高中没念完就放弃学业去打工赚钱。与母亲交好的一位婶子向我讲述,她家女儿因为成绩太差读完初二后就辍学回家,在县城里的毛巾厂找了份纺纱工作。她同我讲:“小梦当时成绩差的很嘞,在教室里坐半天也学不下去,还不如下来打个工挣个钱养活自己。”这部分年轻人因辍学打工便一早步入了社会,获得了新的社会身份,能够承担挣钱养家的职责。从宏观角度看,早婚现象与我国的深厚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深受“成家立业”的传统观念影响。在这种文化预期的熏陶下,许多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抱有热切的期望,希望他们早日结婚生子,以完成家族传承的重要任务。就像儿子早婚的张大伯所表达的那样,帮助子女成家立业被视为父母的责任和使命。他认为工作几年后结婚生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子女的早婚也能让他感到更加安心和满足。在我们村庄不少村民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由头,尽早帮子女完婚,完成人生大事,同时秉持着“早抱孙子早享福”的想法催生下一代。

在本地农村,早婚受到推崇,反倒那些试图晚婚的人需要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张大伯的儿子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哥,在21年国庆时刚满20岁就举行了婚礼。他的婚姻是由他的父亲拜托媒人介绍的,对象是邻村的一位姑娘。在今年春节与表哥闲聊时,我了解到了他当时的心路历程。表哥在初中毕业后,曾前往市里追逐梦想,尝试过多种创业道路,如卖服装和开奶茶店,但生意并不如意。20年,他选择回到县城,并在一家酒店担任前台工作至今。他原本并不急于结婚,也有意愿继续前往外地发展。然而,身边的同龄人纷纷步入婚姻殿堂,这让他感受到了一定的紧张和压力。在相亲的道路上,表哥经历了多次失败,村里的闲言碎语也随之而来。对于他的父亲张大伯来说,儿子的未婚状态似乎成了他社交圈子中的一块心病,让他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因此,他也开始频繁催婚,希望儿子能尽快成家立业,避免沦为所谓的“光棍”。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受到他人眼光的评价。张大伯的催婚行为,正是父母承担的社会性压力的一种体现。这种压力促使他们放弃自己的选择,接受家人的安排。而这种从众心理,也为早婚现象增添了一丝无奈和被迫的色彩。

与那些辍学或已步入职场的同龄人不同,我们这些继续深造的学生在村里人的眼中,似乎享有某种“宽容”对待。因为我们尚未真正踏入社会,承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村里人在婚姻议题上对我们持有更多的理解和期待。在我们的身份仍为“学生”的共识下,村民们明白我们仍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父辈们更多地寄望于我们能够走出这片土地,实现身份和阶层的向上流动。他们深知教育对于个人和家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婚姻选择上,他们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没有过多地施加干预。这种宽容和期待,既是他们对我们学业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能够取得更好生活的信任。

青涩年华的婚姻重压:00后早婚青年面临的挑战

在观察00后早婚青年的生活现状时,我发现这些在青涩年华便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多重挑战和风险。小雪,一个19岁便步入婚姻的朋友,她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典型的“闪婚闪离”案例。

小雪与丈夫的相识源于县城的毛巾工厂。短暂的相处后,两人决定结婚,但由于年龄未满法定结婚年龄,他们只举行了婚礼仪式,并未领取结婚证。然而,婚姻生活的现实远非他们想象中的简单。短暂的相处时间使得双方缺乏深入了解,加上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无法有效应对婚后出现的经济压力、家庭责任等现实问题。最终,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半年便宣告破裂。

对于这段婚姻经历,小雪表示自己当时没有想这么多,“当时我们两个人还挺合得来的,他们家(男方)也一直催,就想着把婚礼先办了,到年龄再领证。结了婚我们总吵架,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嚷起来,他有次差点动手,幸好当时我们还没有孩子”,她对我说原来婚姻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小雪的经历并非个案。在笔者的家乡,这种“闪婚闪离”现象在早婚青年中颇为常见。由于缺乏充分的了解,早婚夫妻在婚后往往面临更多的矛盾和摩擦。同时,由于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他们的婚姻并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婚变,很容易陷入复杂的财产和抚养权纠纷。除了婚姻本身的挑战,早婚还给这些年轻人带来了社交和心理上的压力。小雪结婚后,与同龄人的共同话题逐渐减少,她感到自己与同龄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婚姻的破裂更让她失去了倾诉的对象和情感的依托。然而,这段经历也让她更加独立和坚强,她渴望接触更广阔的社会,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她向我表示,如果有机会,她仍然希望能够继续读书深造,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未来之路:早婚农村青年的选择与希望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如一颗顽石,嵌入了年轻一代的生活轨迹。对于许多00后农村青年而言,早婚并非出于浪漫的冲动,而是现实多重压力下的无奈选择。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努力在生活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早婚,对于这些青年而言,往往意味着更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放弃学业或职业发展的机会,转而投入到农业生产或低技能的劳动市场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还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下,就已经开始面对婚姻带来的种种责任和挑战,这种角色的快速转变,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困境,00后早婚青年也在不断地努力和适应,他们通过寻求心理支持、提升自我能力、拓展社交圈等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我们村的“山药大亨”张大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刚开始种植山药时,张大哥就频繁遭遇土壤沙化和病虫害等挑战,他积极向农业专家请教,不断摸索和总结种植经验,逐渐掌握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每亩山药产量不断增加。张大哥还和妻子还开通了电商店铺,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如今,他们的山药种植事业蒸蒸日上,每年的净收入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元,成为了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张大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案例,更是早婚农村青年面对困境、积极寻求改变的缩影。即使在早婚的背景下,农村青年依然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璀璨的星空下,每个灵魂都有其独特的轨迹。并非所有早婚都注定走向不幸,对于这些早婚的00后农村青年,我们应当用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用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们。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选择,或许并非出于本意,但每一步都承载着生活的无奈与坚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轻易评判,不妄加指责,只有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这些年轻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