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峡大坝:中华鲟和白暨豚的生态守护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峡大坝:中华鲟和白暨豚的生态守护者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5
来源
1.
http://ihb.cas.cn/jgsz_1/kybm/yjzx/sczzcxywl/scyzylvyy/202406/t20240611_7186943.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ACJTTT05568PH9.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UOK4FL05359IL8.html
4.
http://www.sanxiatansuo.com/sx_show.php?cid=7628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7%92%B0%E5%A2%83%E5%8F%B2
6.
https://www.ctgne.com/sxjt/xwzx55/jtyw44/2024081104435879116/index.html
7.
https://www.ctgne.com/sxjt/xwzx55/zhxw23/1497789/index.html
8.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2024081104143063912/index.html
9.
https://www.spp.gov.cn/zdgz/202411/t20241112_672878.shtml
10.
https://www.baike.com/wikiid/1176945168871479931
11.
https://res.cenews.com.cn/hjw/news.html?aid=1152600
12.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zhxw23/2024121211135586184/index.html
13.
https://news.hubeidaily.net/mobile/c_2267533.html
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4%B1%E9%98%B3%E6%B9%96
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B3%A1%E5%A4%A7%E5%9D%9D%E6%BA%83%E5%9D%9D%E5%81%87%E8%AE%BE

三峡大坝,这座横跨长江的巨型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宜昌的自然景观,更重塑了这座城市的命运。自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大坝以其22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能源供应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坚实保障。

然而,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中华鲟和白暨豚作为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三峡工程的生态影响。

01

三峡工程对中华鲟和白暨豚的影响

中华鲟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三峡大坝的建设对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三峡大坝建成后,改变了长江的自然水文环境,影响了中华鲟的洄游和繁殖。据统计,洄游到长江的野生成年中华鲟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2000多尾迅速衰减到如今不足100尾,野生种群岌岌可危。

白暨豚是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豚类,被誉为“长江女神”。三峡工程对白暨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水文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暨豚的数量急剧减少。据专家估计,目前长江中仅存不到20头白暨豚,这一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02

保护措施与成效

面对中华鲟和白暨豚的生存危机,国家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位于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隶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是我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研究所建立了完整的科研体系,人工繁育规模已突破1万尾,其中成熟和近成熟中华鲟有1000多尾。2023年9月,研究所成功完成了中华鲟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为中华鲟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白暨豚的保护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2002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白暨豚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承建了该工程,通过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措施,努力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尽管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白暨豚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

03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对于三峡工程的生态影响,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总体可控。通过科学管理和保护措施,可以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平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厚群指出,三峡工程的建设确实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控的。通过科学管理和保护措施,可以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他强调,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峡工程的管理者和相关各方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例如,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增殖放流等措施,保护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移民改善生活条件。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它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未来,三峡大坝将继续在保障国家防洪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峡工程将更好地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