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慧调节:二网平衡的新未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慧调节:二网平衡的新未来

引用
观点网
12
来源
1.
https://index.caixin.com/2024-10-17/102246263.html
2.
https://www.lygtengyue.com/Mobile/MProducts/ewphf.html
3.
https://www.nwkzk.com/news/603509216649285.shtml
4.
http://ismartsys.com/article/solution/show/26
5.
https://www.wulian6.com/m/10508.html
6.
https://m.bjx.com.cn/mnews/20241212/1416361.shtml
7.
https://lce.tsinghua.edu.cn/info/1042/1498.htm
8.
https://www.tungkiu.com/h-col-118.html
9.
http://www.zhishenkeji.com/
10.
https://news.58heating.com/show-8327.html
11.
https://m.bjx.com.cn/mnews/20240730/1391977.shtml
12.
https://www.cpnn.com.cn/news/nytt/202404/t20240423_1695745_wap.html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供热系统的智慧调节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调控平台,对供热二次管网进行水力平衡调节,不仅提高了供热质量,还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这种智慧调节方式快速、高效、准确,为老旧小区带来了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青岛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推动了供热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01

智能二网平衡阀:智慧调节的关键设备

智能二网平衡阀是现代供热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内置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回水温度,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系统平台。系统平台通过后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下发指令,实时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实现对水力平衡的精准控制。这种智能化的调节方式,不仅可以按需供热,还能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

智能二网平衡阀具有显著的优势。其高精度、低能耗的设计,使得供热系统能够在保持高效运行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智能二网平衡阀的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智能二网平衡阀还具有防尘、防水等特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02

智慧供热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核心系统

智慧供热平台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供热系统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一套供暖智能化管理系统。该平台通过采集供热网络中各类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监控供热系统的状态,并根据天气、室温、用户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供热策略,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

智慧供热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调节、节能降耗、远程管理与故障诊断。平台依托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供热设备的运行数据,如锅炉的燃烧状态、管网的温度压力、用户的室内温度等。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供热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供热方案。例如,根据天气预报动态调整锅炉的供热量,或根据用户的历史用热数据预测未来的用热需求,提前做好能源调度。

智慧供热平台相较于传统供热方式,具备显著的优势。它提高了管理效率,传统供热系统的管理依赖人工巡检和手动调节,而智慧供热平台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大幅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智能调节,智慧供热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温度。用户还可以通过APP等方式随时查看室温情况,甚至自主调节室温,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智能化的供热管理不仅减少了能源浪费,还降低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优化供热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升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智慧供热平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响应绿色低碳的国家政策。通过合理调控供热资源的使用,平台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03

最新研究成果:智慧调节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智慧调节技术正朝着更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北京计科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蔺一在“双碳目标下的中国供热低碳替代技术路线图研究”演讲中,深入剖析国际供热转型现状及趋势,指出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潜力巨大,但相关政策关注度仍有待提高。同时,详细分析了中国热力生产和消费现状,预测了不同情景下全口径热力需求量,并梳理了我国供热领域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北方城市煤炭供热替代难题、工业余热利用困境、农村供热经济性不足等。蔺一还对多种低碳供热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如太阳能、地热能、热泵、氢能等,提出了各技术的应用路径和发展展望,为供热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了系统的技术路线参考。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在 “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物质能方案” 的分享中,从发展视角深入解读能源与文明的紧密联系,强调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唯一的化学能,在取代化石能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以欧盟等地区为例,展示了生物质能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显著的碳减排贡献。针对中国国情,洪浩分析了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市场中的现状和机遇,指出其在供热领域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解决制造业用热问题上的独特优势。他还详细介绍了生物质能产业链的构建,包括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关联,以及自身企业在生物质能技术研发、能源服务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生物质能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案例支持。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单位、北京中能人环高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独立董事吴华新带来了 “零碳建筑‘光、热、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产品与服务” 的精彩演讲。他聚焦于零碳建筑领域,介绍了公司以太阳能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向,以及开发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如 PVT 板式光伏产品、双源热泵等。这些产品通过光热储能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实现了零碳热水供应、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平衡。吴华新强调了产品的数字化控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不仅具备环保效益,还能为用户创造经济收益,为零碳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产品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示了民营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广阔前景。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转型项目高级主管黄辉表示,与一线企业的交流收获丰硕,也为今后开展低碳供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一是不同供热技术各具特点与优势,如化学性质稳定的生物质燃料可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效替代煤炭和天然气,热泵在未实施集中供热(冷)的长三角地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多能融合是重要方向,如传统能源转型利用生物质,同时结合多种新型供热方式实现多源融合。三是热电耦合重要性逐渐凸显,热泵等用电会对电网有冲击,但如果结合储能与峰谷电价响应并与绿电发电时段适配,可以在为电网提供灵活性的同时,还能降低用能成本和减少碳排放。四是优化政策机制为供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明确支持低碳供热技术的优先地位。另外,还可以借鉴欧洲对绿氢等技术支持经验,建立强有力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来提供碳排放约束与碳价支撑支持低碳供热技术的应用推广。

04

政策支持:智慧调节技术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双碳”目标下,国家对智慧调节技术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吕俊复院士、岳光溪院士、李立浧院士、倪维斗院士研究团队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发展策略研究》中指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风光发电量比例的提升,发展与我国中长期电力结构变化趋势相匹配的灵活性资源是满足高比例风光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任务,有必要对灵活性资源中长期发展路线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是指电力系统中可稳定调度的、能够快速提供或者吸收功率以应对电力系统供需变化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克服风光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实现电力系统峰谷负荷的调节,保障系统频率稳定。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主要分布在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储能也成为重要的灵活性来源。具体来说,灵活性资源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可调节出力的煤电、气电、常规可调节水电、光热机组,电网互联互济、灵活的电网运行和控制技术,需求侧管理,电池储能、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这些资源能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增加或减少电力供应及电力需求,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关于灵活性资源发展策略及路线,现有研究从单一的灵活性资源发展路线(抽水蓄能、储能、配电网、微电网等)拓展至多元灵活性资源系统发展规划,并在考虑技术成熟度及经济性、不同时间尺度下灵活性需求差异等因素的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未来灵活性资源发展路线,但有关碳达峰前后对灵活性资源需求差异的研究尚不多见。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风光发电量比例的提升,发展与我国中长期电力结构变化趋势相匹配的灵活性资源是满足高比例风光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任务,有必要对灵活性资源中长期发展路线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不同研究机构提出的我国“双碳”目标下电力需求及电源结构发展路线进行综述,分析不同风光发电量占比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需求的差异,并对比不同灵活性资源的技术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电力系统发展灵活性资源的经验,针对我国灵活性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电力“双碳”目标下灵活性资源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线。最后,从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市场5个方面提出保障我国灵活性资源发展的重点举措,以期为电力结构低碳转型背景下灵活性资源中长期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智慧调节技术在二网平衡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供热系统的效率和舒适度,更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慧调节技术必将在未来的供热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供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