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一颗见证南京千年变迁的“金陵明珠”
玄武湖:一颗见证南京千年变迁的“金陵明珠”
玄武湖,这颗镶嵌在南京城中的“金陵明珠”,以其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见证了这座古都的沧桑变迁。从先秦时期的桑泊,到六朝时的皇家园林,再到明清时期的黄册库,玄武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部浓缩的南京历史。
千年沧桑,见证历史变迁
玄武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据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至金陵时,因听信“金陵有天子气”的说法,命人开凿方山,引淮水贯城,将湖泊更名为秣陵湖,试图泄散王气。
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评价“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此后,玄武湖在六朝时成为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改名“蒋陵湖”,并引水入宫苑后湖。
六朝时期,玄武湖进入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园。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
然而,玄武湖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北宋时期,江宁府尹王安石推行“废湖还田”政策,导致玄武湖消失长达200多年。直到元朝,经过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出现。明朝时,玄武湖被设为后湖黄册库,成为皇家禁地。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才逐渐成为游览区。
五洲十景,尽显园林之美
玄武湖的景观以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最为著名,每一洲都有其独特韵味。
环洲以假山瀑布闻名,樱洲则以樱花著称,每到春天,粉嫩的樱花如云似霞,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菱洲是生态湿地保护区,水生植物繁茂,鸟类众多。梁洲是人文荟萃之地,湖神庙遗址、明代黄册库展馆等历史建筑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翠洲则以翠竹青青、绿树成荫而著称,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除了五洲,玄武湖还有著名的“玄武十景”:梁洲秋菊、翠洲云树、环洲烟柳、菱洲山岚、武庙古松、后湖印月、览胜楼、画舫斋、芳桥、台城柳。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玄武湖的园林之美。
文化底蕴,诗词歌赋中的玄武湖
玄武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将玄武湖与杭州西湖相提并论:“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夏日杂兴》中写道:“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九郡抱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玄武湖“废湖为田”后的景象。
近代风云,见证民族复兴
进入近代,玄武湖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1931年12月17日,九一八事变后,南京3万余学生在玄武湖畔的珍珠桥附近游行示威,抗议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学生捣毁《中央日报》报馆,与军警发生冲突,酿成了震惊全国的“珍珠桥惨案”。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觉醒。
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今的玄武湖,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是一个集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市防洪排涝、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结语
玄武湖,这颗“金陵明珠”见证了南京从古至今的沧桑变迁。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从皇家园林到人民公园,玄武湖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玄武湖畔,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不禁感叹:这颗“金陵明珠”历经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