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老年人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后循环缺血?
专家建议:老年人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后循环缺血?
每12秒钟,我国就有1人发生脑梗;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梗。这组惊人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和遗憾。58岁的宋女士最近反复出现头晕、恶心、走路不稳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存在腔隙性脑梗死及脑内多发微出血灶。幸运的是,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后循环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8人。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还容易导致患者残疾,且复发风险较高。因此,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后循环缺血,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健康饮食是基础
控制食物份量:使用小盘子帮助控制摄入量,多吃低卡路里的果蔬,少吃高卡高盐的精制食品。
多吃果蔬: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低且富含纤维。建议每天摄入5份果蔬,每份约80克。
选择全谷物:至少一半的谷物摄入应为全谷物,如糙米、燕麦等,它们富含纤维,有助于控制血压。
限制不健康脂肪:饱和脂肪摄入量应低于每日总热量的6%,反式脂肪则应尽量避免。选择橄榄油、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低脂蛋白质:优先选择鱼类、去皮禽肉和低脂奶制品。鱼类尤其是冷水鱼富含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
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钠摄入量不超过2300毫克,最好控制在1500毫克以下。烹饪时少放盐,多用香料调味。
适度运动助健康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手指运动:通过弹琴、编织等活动刺激大脑皮层,提高思维敏捷性。
腿部运动:跳舞、慢跑、爬楼梯等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脑力活动:保持阅读、下棋等脑力活动,有助于预防认知功能下降。
良好习惯需坚持
规律作息: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确保充足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硬化,增加血栓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升高血压。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管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逐渐硬化,更容易出现后循环缺血等问题。通过上述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父母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