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竹山:女娲传说与桃花源里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竹山:女娲传说与桃花源里的文化传承

引用
中国广播网
9
来源
1.
https://www.cnr.cn/hubei/jcgd/20250129/t20250129_527056800.shtml
2.
https://www.sohu.com/a/846741904_121627717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9%96%E5%8C%97%E7%9C%81%E7%9C%81%E7%BA%A7%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5%90%8D%E5%BD%95/19266900
4.
https://heritagehub.cn/archives/810
5.
http://hbwmw.gov.cn/c/2024/07/59055.shtml
6.
https://syrb.10yan.com/html/20250128/195942.html
7.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zhushan-2724-127913262/
8.
https://www.ctdsb.net/c1676_202502/2365314.html
9.
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5-02/04/content_18911970.html

在湖北省西北部的秦巴山区腹地,有一片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神奇土地——竹山县。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承载着3600年古庸国文明,流传着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还保留着堵河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女娲传说:竹山的文化根脉

竹山是女娲传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山海经》《楚辞》等古籍中就有相关记载。竹山的女娲传说分为造人补天型、风俗型、风物型等多种类型,展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传,女娲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第一个泥人,赋予其生命,创造了人类。为了使人类繁衍生息,她又创造了婚姻制度。当共工氏与颛顼氏大战,导致天柱折断、洪水泛滥时,女娲挺身而出,炼五彩石补天,折神鳖之足以撑四极,平息洪水,拯救了生灵。

这些传说不仅在竹山民间口耳相传,还融入了当地的地名、民俗和语言中。比如“草鞋垭”“石头干老”等地名,以及竹山方言中“不成人形儿”“坏了人胚子”等俚语,都与女娲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2

桃花源里的现代演绎

竹山不仅有远古神话的传承,更有现代文化的创新演绎。位于堵河与霍河交汇处的桃花源街区,原本是一座闲置多年的“空城”。经过改造升级,这里已成为集“游、购、娱、食、体、展、演”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

自2024年5月开街以来,桃花源街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街区融合了秦风楚韵的建筑风格,设有音乐喷泉、景观光影廊道、国风舞台秀场等现代设施。游客既可以体验汉服租赁、茶艺品鉴等传统文化,又能享受美食、购物等现代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竹山桃花源街区还成为了展示当地非遗文化的主阵地。竹山高腔、堵河皮影、官渡民歌等省级非遗项目,通过乡镇文化巡演的形式,定期在这里上演,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竹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03

非遗传承:文化的活态延续

在竹山众多非遗瑰宝中,堵河皮影戏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2021年,竹山堵河皮影戏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竹坪乡皮影戏班第四代传承人周承志,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多次带领团队赴北京演出,将竹山皮影艺术推向全国。

竹山皮影戏不仅保留了传统剧目如《封神榜》《罗通扫北》等,更在创新中发展,创作了《颂扶贫》《十颗星》等反映时代主题的新剧目。当地还重视非遗传承工作,竹坪小学开设了皮影戏课程,聘请周承志等非遗传承人担任辅导老师,让这门古老艺术后继有人。

竹山,这座深藏在秦巴山中的文化明珠,以其独特的女娲传说、桃花源文化和非遗瑰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在这里,远古神话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一曲文化传承的华美乐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