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语文“双关”修辞手法讲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语文“双关”修辞手法讲解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623690279280215

双关作为汉语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以其巧妙的多义性和同音性,为语言表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创作,双关以其含蓄、幽默和深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双关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具体应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修辞手法。

定义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

分类

意义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性,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示例:在《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这里的“三春”表面指暮春,但实际上暗指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这是典型的意义双关。

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或音近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示例:在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谐音,表面上是说天气,实际上却表达了情感的复杂。

特点

  • 含蓄性:双关语通常不直接表达意图,而是借助词的多义或同音来间接表达,使得表达更加含蓄。
  • 幽默性:由于双关语具有双重意义,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使得语言更加风趣。
  • 深刻性:通过双关语的运用,可以深化主题,使表达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示例

  1. 《刘三姐》中的歌词:“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这里利用了陶、桃,李、李,罗、锣的同音,用姓氏来比喻物品,指物借意,嘲讽了三个秀才的无能和可笑。

  2. 《西游记》中的歌词:“大圣若问前程去处,须向灵山大佛祖。灵山有路难寻觅,似醉如痴如癫狂。”这里利用了灵山和疯狂的谐音,表达了西行取经之路的艰难和险阻,同时也暗示了孙悟空的性格和心境。

归纳

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广泛应用。它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既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又深化了表达的主题。在文学创作、广告宣传、日常交流等多个领域,双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运用双关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