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行业如何有效控制VOCs排放?
装备制造行业如何有效控制VOCs排放?
随着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已成为装备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据统计,工业源是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装备制造行业贡献了相当比例。如何有效控制VOCs排放,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环保合规性,更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VOCs排放标准与政策要求
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三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对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废水敞开液面VOCs逸散控制、储罐和装载设施运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这些标准的修订,体现了国家对VOCs排放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具体到装备制造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VOCs排放限值也有所不同。例如,新建企业中,石油化工行业的VOC排放限值为80mg/m³,印刷行业为50mg/m³,家具制造行业为60mg/m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会根据最新政策和环保要求进行调整,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更新自身环保措施。
VOCs控制技术方案
面对严格的排放标准,企业需要采取系统性的VOCs控制策略。这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个方面。
源头控制技术
源头控制是最经济有效的VOCs减排方式,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使用低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来实现。
涂料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是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替代传统产品。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全面改用水性涂料,VOCs排放量减少了70%以上。
工艺改进:采用先进的涂装工艺也能显著降低VOCs排放。静电喷涂、无空气喷涂等技术相比传统喷涂方式,不仅提高了涂料利用率,还减少了VOCs的逸散。此外,优化烘干工艺、减少溶剂使用等措施也能有效控制VOCs排放。
末端治理技术
对于无法避免的VOCs排放,企业需要采用高效的末端治理技术进行处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VOCs末端治理技术包括吸附法、燃烧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蓄热式热氧化分解器(RTO):这是处理中高浓度VOCs废气的主流技术。其原理是将有机废气加热到760℃以上,使VOCs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RTO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可达99%以上)、能耗低等特点。例如,无锡爱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RTO设备,通过创新的钢对钢硬密封技术和高频快速切换阀设计,确保长期稳定运行且处理效率不衰减。
活性炭吸附: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的VOCs废气处理。通过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吸附VOCs,再通过蒸汽脱附等方式再生。为提高处理效率,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的组合工艺。
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降解VOCs,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水溶性较好的有机废气。该方法运行成本低,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适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企业实践案例
许昌永昌印务有限公司作为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VOCs治理经验值得借鉴。该公司采用创新的环保技术进行改造,引入高效的RTO和UV光氧+可吸附脱附活性炭系统,以处理高低浓度VOCs废气。经过改造,VOCs废气治理达到了设计标准,排放浓度稳定在规定限值范围内。该项目于2019年成功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环境质量,为员工和社会创造了更健康的生产环境。
中国石化作为大型央企,其VOCs减排实践更具代表性。公司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重点企业逐家签订能源环境责任书,明确减排目标与治理重点任务。实施“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强化酸性气等重点污染源源头治理,加强臭氧污染防治,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开展绿色低碳“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对近30家炼化、销售企业开展VOCs“应治尽治”监督帮扶检查,落实VOCs综合治理及厂区异味管控。2023年,公司废气综合达标率达99.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降低5%。
结语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装备制造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VOCs排放。通过源头控制减少VOCs产生,采用先进治理技术处理不可避免的排放,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控制,企业完全有能力实现环保合规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装备制造行业的VOCs排放控制水平将不断提高,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