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再登马街书会,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刘兰芳再登马街书会,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这场始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书会,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汇聚于此,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上演着“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的文化盛景。
2025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三,马街书会如期而至。一大早,马街村的麦田里就搭起了一个个简易的书棚,艺人们弹起三弦,敲起鼓板,用各具特色的曲艺形式讲述着古今故事。观众们或坐或站,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在众多表演者中,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出现引起了特别的关注。这位年逾古稀的艺术家精神矍铄,一袭素雅的长衫,手执折扇,声音洪亮有力。她为大家带来的是经典评书《岳飞传》选段。随着她的讲述,观众仿佛被带回到了南宋时期,看到了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金的壮烈场景。刘兰芳的表演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功底,更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近年来,马街书会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2024年,马街书会推出了“永不落幕的马街书会”数字平台,通过3D建模、空间定位等技术,将书会最盛大的场景装入AR虚拟环境中,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体验曲艺欣赏等沉浸式交互。这种创新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让传统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传统艺术要赢得年轻观众,关键是要找到与当代青年的契合点。例如,将传统曲艺与现代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作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鼓励年轻人参与创作和表演,让传统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然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部分传统曲艺形式仍沿用陈旧的表现手法,难以契合当代青年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创新尝试也可能引发对传统文化本质的担忧。如何在保持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实现现代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马街书会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艺术要赢得年轻观众,既要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这需要艺术家、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