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患者的福音:角膜地形图详解
圆锥角膜患者的福音:角膜地形图详解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可致盲。据统计,圆锥角膜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0.05%0.23%之间,亚洲圆锥角膜的男女发病比例为0.92.5∶1,男性患者发病较早且进展较快。
角膜地形图的工作原理与关键参数
角膜地形图是现代眼科医学中针对角膜的重要诊断工具,通过旋转摄像原理给角膜拍照获得多张断层图片,以角膜顶点作为参考点,按各断层图片拍摄位置立体交叉摆放,即可得到角膜的三维数据。随后通过计算即可得到一系列的高度来复原角膜形态,推演出角膜的屈光力、厚度等相关数据。
在读图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方法:
- Overview 总览图
- 4 Maps Refractive 屈光四联图
- Belin/Ambrosio Enhanced Ectasia/BAD扩张分析
- Show 2Exams 双眼对照
- Topometric/KC Staging 圆角膜分级
- Compare 2 Exams 纵向时间轴对比图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屈光四图,也是平时最常用的一种图像。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前表面曲率图、前表面高度图、厚度图、后表面高度图。屈光四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值,色调越暖,数值越高,反之则数值越低。大部分人的角膜是对称的,呈上下的对称领结型。
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角膜地形图,医生可以准确识别圆锥角膜的特征性改变。例如,在前表面曲率图中,如果发现角膜曲率呈现典型的“牛眼”征象,即中央区域出现明显的圆锥形突起,且曲率值异常升高,这往往是圆锥角膜的重要提示。此外,高度图中的异常改变,如后表面高度图显示的显著高度值升高,也是诊断的关键依据。
为了更早地发现病情变化,临床上还采用了BAD扩张强化图,又称Belin图,是基于增强型最佳拟合球体的概念,是在考虑患者角膜的角膜曲率读数后计算的。这有助于突出基于最佳拟合球体的高度图上可能遗漏的细微角膜异常,用来排除圆锥角膜风险。BAD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高度数据又包括基线高度、增强高度、两者差异图、红黄绿报警四部分。通过此图可判断角膜是否扩张。
- 厚度数据:表示从TL到角膜周边的角膜厚度的平均进展。其使用红点绘制,它应位于绘制的三个黑色虚线内以供参考,平均值为 0.8-1.2。如6毫米区域内的存在突然倾斜或上升,则被视为异常。
- D值:由5个参数组成,包括前表面Df、后表面Db、测厚级数Dp、最薄点Dt和最薄点位移Da。参数以白框(正常)<1.6sd、黄框(可疑)>1.6SD或红框(异常)>2.6SD表示。此外还应该将患者的年龄与D值相关联,因为与年轻人相比,年龄较大的人群的怀疑阈值更高。
最新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圆锥角膜研究的深入,多种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
角膜胶原交联术(CXL):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化学链接,提高角膜基质的硬度和强度,从而延缓圆锥角膜或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异常膨隆等扩张性病变进展。在临床工作中,是早期圆锥角膜确诊后的首要干预手段。
角膜接触镜:圆锥角膜初发期或完成期患者,配戴框架眼镜不能获得满意视力,建议使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视力,已得到更加优质的视觉质量。当角膜形态过于不规则时,RGPCL无法得到良好配适,可以使用巩膜镜矫正视力,以减少镜片对锥顶的刺激,以免造成机械性上皮损伤形成的角膜瘢痕。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CRS):通过植入特殊设计的角膜环,使中央角膜变平、减少散光,从而提高视力。目前在我国ICR尚未得到批准应用于临床。
角膜移植手术:对于自身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400 μm,或有急性圆锥角膜发生的潜在风险,或形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的患者,可采用角膜移植手术,获取视力的提高。
此外,最新的治疗策略还包括“稳定、规范、优化”三步法:
- 稳定:通过CXL实现角膜的稳定,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增强角膜的强度,减缓或停止圆锥角膜的进展
- 规范:通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RK)或圆锥角膜内环植入术(ICRS/CAIRS)来规范化角膜,减少角膜的不规则性
- 优化:通过散光矫正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IOL)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LE)来矫正剩余的屈光误差,以进一步优化视觉质量
圆锥角膜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角膜地形图作为重要的诊断工具,为眼科医生提供了精准的角膜形态信息,是实现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关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