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体系:智慧交通新趋势
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体系:智慧交通新趋势
2024年3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体系(2024年)》,这一标准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智慧交通建设迈入新阶段。该体系涵盖信息基础通用标准、通信导航及信息化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标准体系具体内容
该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基础通用标准:包括数据元、数据交换、数据质量等基础性标准,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规范。
通信导航标准:涉及5G通信、北斗导航等技术标准,确保交通信息的准确传输和定位。
信息化技术标准: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标准,推动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信息安全标准: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保障智慧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实际应用案例
该标准体系已经在多个智慧交通场景中得到应用:
城市交通管理: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优化流程,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鹏城实验室的数字视网膜系统,采用“端-边-云”计算协同体系架构,已经在城市规划仿真、拥堵治理、道路巡检等多个场景实现应用。
智能驾驶:标准体系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长安汽车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驾驶系统搭载率和使用率大幅提升,用户使用活跃度相比两年前提升了3倍以上。小鹏汽车等企业正在全力以赴在智驾与AI赛道,完善在四大关键领域“芯片、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布局。
港口码头运输: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特定场景中,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在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下,智慧交通高效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下的挑战,展现出强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未来发展趋势
专家预测,2025年将是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节点:
L3级自动驾驶: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长安汽车数据显示,部分场景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推送条件。
车路云一体化: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最终将会融合,共同为目标是给予客户更好的体验。
AI赋能交通:大模型技术与高阶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逐步解锁实时场景应用的无限潜能,精准匹配多样化需求。
标准体系完善:到2027年,智慧交通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形成“部局协同、部省联动、政企合作、上下贯通”的标准化试点工作机制。
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体系的发布和实施,不仅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更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深化,智慧交通将为公众出行和物流运输带来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