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聪明家长如何化解孩子的对抗行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聪明家长如何化解孩子的对抗行为?

引用
7
来源
1.
http://www.wnxlzx.com/liebiao_10/463.html
2.
https://www.sundaykiss.com/%E8%82%B2%E5%85%92/%E5%9B%BA%E5%9F%B7-%E9%A0%91%E5%9B%BA-%E6%BA%9D%E9%80%9A%E6%8A%80%E5%B7%A7-%E8%A6%AA%E5%AD%90%E9%97%9C%E4%BF%82-sk26-1513392/
3.
http://fepb.org.cn/portal.php?mod=view&aid=229
4.
https://www.sundaykiss.com/%E8%82%B2%E5%85%92/%E5%A4%9A%E5%AD%A9%E5%AE%B6%E5%BA%AD-%E6%89%8B%E8%B6%B3%E7%AB%B6%E7%88%AD-%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8%82%B2%E5%85%92%E6%8A%80%E5%B7%A7-sk23-1592928/
5.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6886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5/13/47084603_1132257412.shtml
7.
https://www.pumch.cn/detail/35273.html

“孩子不听话,总是和我对着干!”这是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扰。据统计,国内6至16岁儿童中,约有3.6%的孩子存在对立违抗障碍(ODD),表现为频繁发脾气、易激惹、愤怒、怨恨,以及拒绝遵守规则等行为。这种对立违抗障碍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也给家庭带来不少挑战。

01

为什么孩子会和我们对着干?

孩子出现对抗行为,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立违抗障碍(ODD)是一种儿童期显著的行为障碍。按照DSM-5的诊断标准,当儿童展现出如经常发脾气、易激惹、愤怒、怨恨,与权威人士辩论、拒绝遵守规则,故意惹恼他人等行为,且持续至少六个月,方可诊断为ODD。

这种障碍在生命早期阶段逐渐显现并持续发展,部分ODD儿童可能发展为品行障碍患者,甚至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如专制型、忽视型的教养模式,以及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低参与度、简单粗暴、过度严苛的行为,均可能增加孩子出现ODD症状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对抗行为的表现和背后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通过说“不”或坚持独立做事来探索边界和能力;7-9岁的儿童则渴望被认可和尊重,更在意父母的评价;而青春期青少年由于身心的剧烈变化,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控,过度干涉可能导致叛逆。

02

如何化解孩子的对抗行为?

面对孩子的对抗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法:

  1. 给予选择权:与其用命令语气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不如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例如:“你想先洗澡还是先刷牙?”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减少反抗情绪。

  2. 充实闲暇时间:安排一些有趣且具挑战性的活动,如拼图、手工或体育游戏,能有效分散注意力,同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3. 适时给予奖励:当孩子表现良好时,适当的奖励能激励他们持续保持好行为。奖励不必昂贵,简单的表扬、拥抱或玩一次喜欢的游戏都是有效的方式。

  4. 加强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这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也会随之减少。

  5. 理解孩子的观点:顽固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而不是一味地强迫他们服从。

  6. 计划性忽略:对于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可以选择暂时不予理睬,而当他们表现良好时,再给予积极的关注和鼓励。

  7. 保持耐心:面对孩子的固执,保持冷静,不要急于斥责他们。相反,深呼吸并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能有效减少孩子的不当行为。

  8. 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或做出与教诲内容相悖的行为。

0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化解对抗行为的关键。家长需要:

  1. 建立情感链接:通过日常的陪伴和互动,建立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这包括共同进餐、亲子阅读、户外活动等。

  2. 设定合理规则: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界限。父母可以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和孩子商量、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充分向孩子说明理由。

  3. 鼓励与反思:对于孩子,做家长的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我们看见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总忍不住批评,希望他变得更好。退一步想一想,事实上孩子的行为,好的行为通常情况占85%以上,不好的只是15%左右。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85%好的行为,我们为什么往往看不见?所以,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那15%不好的行为怎么办?咱们心里得有个数,单纯批评没用,我们应该做的是定期和孩子一起反思。请注意,这两个词很重要:反思和定期。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比如,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了上床时间,那么按时间睡觉问题就解决了。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这叫反思,而不是批评。定期也很重要,不是每天说,看见就说,而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一次,定期反思。当然,李希贵校长反复提醒,反思是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孩子本人。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4. 允许试错:别急着纠正,比如穿反鞋也没关系,让他们体验“自己做主”的乐趣。

  5. 尊重情绪:孩子哭闹时,蹲下来接纳情绪,帮他们找到出口,而不是直接打断或指责。

孩子的对抗行为虽然令人头疼,但通过理解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家长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些行为。重要的是,家长需要保持耐心,用爱和智慧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和行为习惯。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理解和尊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