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科普:献血后,血液还需要做这么多检测项目
大众科普:献血后,血液还需要做这么多检测项目
献血后,血液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才能用于临床救治。这些检测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血型和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检测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为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经冷链运输到血站后,还需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标志物检测,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等检测。
1.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乙肝是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检验科开展的针对HBV的检测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HCV)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和血液中,主要在肝细胞复制,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检验科开展的针对HCV的检测标志物包括: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又称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检验科开展的针对HIV的检测标志物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HIV RNA)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和抗体(HIV Ag/Ab)。
4. 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TP)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进行传播。检验科开展的针对TP的检测标志物包括: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Ab)。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一倍。因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6. 血型检测
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检测。所以献血后的血液经实验室检测后,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熊猫血”。
您捐献的血液需经以上“过关斩将”的检测并合格后,才能用于病人救治,最大程度保障血液安全,守护患者生命。
血液检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不能用于保险和疾病诊断等目的。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临床用血才能得到充足、有力的保障,充足的血液库存才能满足每天临床用血需求。期盼更多的人做生命的信使,用热血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