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过年酒俗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过年酒俗文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99jiufang.com/diangu/3948.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与过年有着不解之缘。从西周时期的美酒羔羊,到清代的送礼拜年,酒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本文将带您穿越千年,探寻中国过年酒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腊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

民谚说:"腊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在以前,这一天人们要提着瓶子去打酒,这也是节前最后一次准备年货。买来美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把酒言欢,甭提多高兴了。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阙的一天。到这一天,该准备的年货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些零碎东西需要买。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到时不一定能买到,选在二十九这天置备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货刚刚好。

对于成人来说,在新年大餐中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旧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这样的酒要便宜许多,但是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买瓶装酒都是承受得起的。

历代过年有什么酒俗

每到新春佳节,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过年为什么要喝酒呢?因为"无酒不成年"。自西周开始,我们的祖先在辞旧迎新之际,就会携美酒、羔羊欢聚庆贺,祈祷丰收过年饮酒的风俗由此开始。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春节饮酒已形成风气。

中国的酒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喝酒方式。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北周诗人庾信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反映的就是时人过年饮酒的情景。到了魏晋时期,酒的品种中又增加了一种中药保健酒,即"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所创,由大黄、白术、桂枝、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唐代,随着国力强大,饮酒的规模和档次都超过历代,过年时,皇宫会举行豪华酒席,还会有音乐歌舞、行酒令来助兴。不管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过年饮酒已经不再是防疫治病,而增添了新的含义,图个热闹喜庆,酒也变成了助兴的道具。

在宋代,喝椒柏酒的人家很少见了,多喝屠苏酒和术汤,过年喝酒之风与隋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时,过年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守岁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除了喝酒,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馈送酒食,谓"馈岁"

元代、明代过年时,不光是喝酒助兴,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娱乐节目,最流行的是掷骰子。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则围在一起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缠着大人要压岁钱。

自清代之后,酒又变成了传递感情的使者,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过年时,提着好酒送礼拜年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古人饮酒,后敬长者

古人饮酒与现在人们饮酒时先敬尊者、长者的习俗不同,他们是让年龄最小的人先饮,然后才是长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年纪小的孩子,过年了就长一岁,值得庆贺;而老年人过年了意味着老了一岁,不值得庆贺,所以排到最后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