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启动公交司机心理关爱项目,关注百万司机身心健康
长春启动公交司机心理关爱项目,关注百万司机身心健康
近日,吉林省长春慈善义工联盟联合吉林省明合心理咨询公司在长春公交集团巴士公司62路车队启动了“明合心理健康”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缓解公交车司机的工作压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家庭幸福指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孟仙姝带领团队进行了一场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帮助司机们学会情绪管理和社会关系经营技巧。这一举措受到了全体司机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公交司机的职业困境
公交司机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便捷的重要责任。然而,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却隐藏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上海公交车司机张明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天刚蒙蒙亮,吃一粒降压药,再啃几口玉米,然后开始一天的奔波。他一天要开7圈半,工作时间长达13个小时,加上通勤时间,到家已是晚上近10点。另一位司机王超则表示,他一天要开4-5圈,每圈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同样需要工作十多个小时。
除了长时间的工作,公交司机还面临着多重压力。首先是复杂的路况带来的精神压力。上海的大部分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司机一个人要同时注意车内、车外的事情。马路上电瓶车横冲直撞,行人玩手机不看路,这些都让司机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其次是乘客投诉的压力。无论是因为堵车迟到还是因为路况不佳需要急刹车,司机们都可能面临乘客的抱怨和投诉。而一个投诉就可能导致司机挨罚,甚至威胁到饭碗。
最后是规章制度的压力。公交司机需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比如右转弯必须停、转弯要让直行等。这些规定虽然保障了行车安全,但也增加了司机的工作压力。
长春公交集团的创新举措
面对公交司机群体面临的巨大压力,长春公交集团率先采取行动,启动了“明合心理健康”公益项目。该项目通过心理讲座、情绪管理培训等方式,帮助司机们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长春公交集团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对驾驶员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集团领导深入基层开展一线办公,实地踏查场站建设情况,详细了解车队运营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集团还注重提升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交司机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长春公交集团的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0万名公交司机,每天承担着上亿人次的公交出行。而公交司机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
除了心脏疾病,公交司机还常面临颈椎腰椎疾病、胃肠疾病、代谢综合征等职业病。这些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司机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公共交通的安全运营。
然而,当前我国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公交公司甚至从未组织过体检,很多驾驶员也缺乏主动体检的意识,不到情况严重时一般不去医院。
呼吁社会关注
长春公交司机心理关爱项目的启动,为全国公共交通行业树立了典范。它不仅关注司机的心理健康,更通过实际行动为司机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解决公交司机的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公交公司落实健康保障措施。公交公司应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隐患。同时,还应提高公交司机的从业门槛,建立科学的身心健康职业标准。
此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辅助完善公共交通的设备安全、行驶监控与干预机制。比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监测司机的驾驶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司机的健康状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公交司机的健康问题,关系到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据统计,2023年我国共发生25.5万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万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8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关注公交司机的健康,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安全。
长春公交司机心理关爱项目的启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开始。它提醒我们,公交司机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公交司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的城市交通更加安全、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