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南京和京津冀如何应对烟花污染?
春节将至,南京和京津冀如何应对烟花污染?
随着春节临近,南京市和京津冀地区再次面临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污染挑战。根据历年监测数据显示,除夕夜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PM10、SO2等污染物浓度显著上升,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环保部门建议在大中城市采取禁放措施,并研发安全环保型替代产品。此外,京津冀地区也在考虑进一步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包括实施烟花禁放方案,以减少冬季雾霾天气的发生。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烟花污染不容忽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除夕至正月初七期间,全国PM2.5的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年春节的5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降幅达10%;优良天数比例为77.9%,同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4.1%,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空气质量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科学精准的烟花爆竹管控、有利的气象条件以及长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其中,烟花爆竹管控措施的优化尤为关键。监测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206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同期下降25.9%。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这一降幅更为显著,达到二十多微克。
南京:禁限结合,设置集中燃放点
2025年春节期间,南京将继续执行2024年的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具体禁放区域包括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浦口区及江北新区全域,以及栖霞、江宁、六合、溧水、高淳区的部分区域。
在非禁放区,南京设置了20个引导性集中燃放点,燃放时间为1月28日(农历除夕)至2月12日(正月十五)。市民可以通过“高德地图”搜索“燃放点”进行导航。各集中燃放点均部署了执法力量和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应急保障力量,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人身伤害、矛盾纠纷、交通拥堵等情况。

京津冀:从“全面禁放”到“划区禁放”
京津冀地区在2024年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改善尤为显著。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浓度同比下降二十多微克,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改善明显。这一改善与各地优化烟花爆竹管控政策密切相关。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明确指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但允许地方政府在区域、时间、种类上作出限制性规定。受此影响,多地开始调整烟花爆竹管控政策,从“全面禁放”转向“划区禁放”。
例如,北京市五环路以内(含五环路)区域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天津市也在多个区域实施禁放措施;河北省则规定行政区域内任何地方都不得非法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烟花爆竹。
政策调整背后的考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2013年基于大气污染形势,他曾支持对烟花爆竹“严控甚至禁放”。但随着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他认为“禁改限”已具备客观条件。
多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在调整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民众需求。例如,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提到:“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是有影响的,但是也应考虑环境保护和民众呼吁的平衡问题。”
未来方向:科学治理与公众参与
面对春节烟花污染的挑战,专家建议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治理方式。一方面,需要继续优化禁限放政策,合理划定燃放区域和时间;另一方面,应加大环保型烟花爆竹的研发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也是关键。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民众理性对待传统习俗,鼓励选择更环保的庆祝方式。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禁限放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同时提供安全的集中燃放场所,满足民众的合理需求。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相信未来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让市民在享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能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