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鲁迅在日本:文化碰撞与思想觉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鲁迅在日本:文化碰撞与思想觉醒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55062
2.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3043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7A069KP00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P7ORM20543MD21.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1A0AHLE00
6.
https://www.sohu.com/a/782080666_120244154
7.
https://m.qidian.com/ask/qskzffowzmi
8.
https://m.qidian.com/ask/qskrhurnjur
9.
https://m.qidian.com/ask/qskmilwgtur
10.
https://www.usx.edu.cn/info/1141/45991.htm
11.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790.html

1902年,21岁的鲁迅怀揣着救国梦想,踏上了赴日留学的旅程。这段长达七年的留学经历,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01

东京弘文学院:求学之路的起点

鲁迅抵达日本后,首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和基础知识。这是一所专门为清国留学生设立的速成学校,由日本教育家嘉纳治五郎创办。学校位于东京牛込区,设有普通科和各种速成班,学生按省籍编班,鲁迅被分在速成普通科的江南班。

在这里,鲁迅结识了同乡许寿裳,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挚友。值得一提的是,鲁迅还在这里剪掉了象征封建的辫子,并拍摄了著名的“断发照”。他赠给许寿裳一张照片,并题写了一首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自题小像》展现了鲁迅矢志报国的决心,也预示着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02

仙台医专:思想的转折点

两年后,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按照规定应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学习。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选择到东北部偏远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这一选择背后,既有他对中医的失望,也有对新医学的期待。

在仙台医专,鲁迅是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也是唯一的外国学生。他在这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对鲁迅关怀备至,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指导,还经常关心他的生活。鲁迅后来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深情回忆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然而,仙台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鲁迅面临着来自同学的歧视和孤立。更让他深受触动的是,在一堂解剖学课上,他看到了一幅令他震撼的画面:日俄战争中,中国人被当作俄国间谍处决,而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这一刻,鲁迅意识到:仅仅治疗身体的疾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唤醒国人的精神。

03

弃医从文:人生的重大转折

1906年,鲁迅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他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写道: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离开仙台后,鲁迅回到东京,开始专注于文艺译著和创作。他与弟弟周作人共同翻译《域外小说集》,并师从章太炎研究国学。这一时期,他还加入了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

04

文化碰撞与思想觉醒

在日本的七年,鲁迅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学和思想。他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其中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作品对他影响深远。易卜生对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都与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鲁迅在日本的经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自我探索的旅程。他从一个普通的留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思想家和革命者。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世界观,也为他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段留学经历,不仅是鲁迅个人的成长之路,更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它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文化碰撞中寻找自我,如何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最终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