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药公司暂停奥司他韦供应,暴露全球药物供应链脆弱性
日本制药公司暂停奥司他韦供应,暴露全球药物供应链脆弱性
2025年2月初,一则关于日本制药公司暂停供应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全球药物供应链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脆弱性,也引发了人们对流感防治策略的深入思考。
日本流感疫情创纪录,制药公司被迫暂停供应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2024-2025年冬季,日本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截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已达到约952.3万人。其中,2024年12月23日至29日期间,日本单周流感患者人数高达317,812人,创下自1999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大阪的大型仿制药公司“泽井制药”宣布,由于生产的治疗药库存不足,将暂时停止向医疗机构等供应抗流感病毒药“奥司他韦”。这一决定进一步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医疗资源状况,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全球供需失衡:中国产能充足 vs 日本供应短缺
在全球范围内,奥司他韦是使用最广泛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艾昆纬全球各国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上,奥司他韦的用量占比超过九成。然而,在这场流感疫情中,中日两国的药物供应情况却呈现出鲜明对比。
在中国,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药”)作为奥司他韦的主要生产商,凭借创新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全力保障药品需求供应和价格稳定。该公司生产的奥司他韦制剂品牌“可威”是国内防治流感的主要药品品牌之一,医院和药店均可买到,其中可威颗粒是中国儿童流感防治的主要用药,被很多家庭所熟知。平均每2个购买奥司他韦的人中,就至少有一人选择“可威”。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可威”5年内累计产量及出货量全球第一,成为高质量国产药品的优秀典范。
东阳光药总经理蒋均才表示:“我们的生产线专线生产,颗粒剂和胶囊剂的满产产能分别为36亿袋/年和30亿粒/年,充分保障流感季节药品供应的充足。”为了满足突发流感暴发时的市场需求,东阳光药实施了“全天候生产”模式,确保生产不停歇。特别是在高发期,东阳光药通过“三班倒”不停工生产,迅速调动生产资源,确保药品能够及时到达医院,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相比之下,日本则因过度囤购造成库存分布不均,加之生产供应不足,导致药品短缺。这一对比凸显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调度能力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性。
供应链中断的影响与启示
此次奥司他韦供应短缺事件,暴露了全球药物供应链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脆弱性。供应链中断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治疗,还引发了社会恐慌和医疗资源的挤兑。
从管理角度来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关键。企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数字化供应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多源供应策略:避免单一供应商或生产地,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降低风险。
应急储备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制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需求。
国际合作:加强跨国合作,建立全球供应链协同机制,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挑战。
科学用药与替代方案
面对药物短缺,科学用药和合理选择替代方案尤为重要。专家提醒,奥司他韦虽然对流感病毒有效,但并不建议长期服用预防流感。更好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同时,玛巴洛沙韦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流感药物,其特点是一次性服用即可,且在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效果优于奥司他韦。但需要注意的是,玛巴洛沙韦的适用人群有限,5岁以上且体重超20公斤才能使用,孕期、哺乳期女性不建议使用。
此外,专家还建议,如果出现流感相关症状,应在“黄金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服用方法:每日两次,用药疗程5天;玛巴洛沙韦服用方法:服用一次。专家介绍,从缓解症状来看,两个药物是等效的,玛巴洛沙韦对降低病毒载量的速度要比奥司他韦好一些。当出现流感相关症状时,在“黄金48小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够做到自救。此外,还有两种非甾体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家中配备一款即可。如果发烧比较明显或引起身体不适,可以使用退热药。
在服用奥司他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遵医嘱服用:奥司他韦是处方药,需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注意服用时间:流感治疗应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开始,效果最佳。
预防用药:主要用于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需在接触后48小时内开始服用,每天一次,持续7-10天。
减少副作用:恶心、呕吐是常见副作用,建议与食物同服,避免空腹服用。可将药物与少量孩子喜欢吃的果泥或者含有维生素B6的饮料例如“脉动”一起服用,改善口感。
特殊人群:14日龄以上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语
此次日本制药公司暂停供应奥司他韦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往往跨越国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提醒我们,面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除了依赖药物治疗,更应重视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只有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供应链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