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如何科学应对学生作业拖延?
专家支招:如何科学应对学生作业拖延?
学生作业拖延是让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截止日期,学生却迟迟无法开始作业,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作业拖延的心理学剖析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陈志林指出,拖延症并非简单的懒惰,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我调节失败形式。研究表明,拖延的原因包括评价焦虑、完美主义、难做决策、依赖和寻求帮助、厌恶任务和低耐挫折力等,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
具体来说,学生作业拖延主要有三种类型:
- 期限拖延:在截止日期前才开始手忙脚乱
- 分心拖延:容易被手机游戏、电视剧等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
- 自设障碍拖延:总是找借口推迟当前任务
克服作业拖延的实用方法
1. 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
英国生活教练阿里·阿布达爾建议使用三个“W”展开自我对话:
- Why:连续追问自己五个“为什么”,找到学习的初衷
- What:明确具体可以采取的行动
- When:设定具体的时间表
例如,如果学生想要认真读英文,可以先问自己“为什么要认真读英文”,然后根据回答再追问“为什么”,连续问五次,找到最深层的动力。接着明确具体行动,比如每天背多少单词,最后设定具体时间,将计划落实到每天的日程中。
2. 调整环境减少干扰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拖延行为有很大影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 将学习用品放在显眼位置,随时提醒自己
- 减少3C产品的诱惑,比如将手机放在远离学习区域的地方
- 保持书桌整洁,减少视觉干扰
3. 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
对于害怕失败的学生,可以采用“10/10/10规则”:用“10分钟、10周、10年”来思考事情的影响程度。这能帮助学生更理性地看待短期挫折。
而对于完美主义者,需要调整心态,接受“完美是优秀的大敌”。可以采用“五分钟后开始”的策略,即告诉自己只需要做五分钟,这样能降低心理压力,更容易开始行动。
家长和教师的实践建议
1.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学习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学会记录、安排、执行和核查自己的学习任务。
2. 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避免一次性给孩子布置过多任务,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学习后休息5分钟,提高效率。同时,注意任务难度的梯度,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将难度较大的作业放在前面完成。
3. 正确的激励机制
不要用“完成作业就带你出去玩”这样的奖励方式,这会让孩子产生“做作业是为了获得奖励”的错误认知。而是应该在完成任务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动机。
针对不同类型拖延症的解决方案
1. 缺乏自律型
这类学生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采用“五秒定律”:当发现自己开始拖延时,在心中倒数五秒后立即行动。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帮助克服“万事起头难”的心理障碍。
2. 结构性拖延型
这类学生往往因为不知道如何开始而拖延。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分解任务,将大任务拆解为小目标,逐步完成。同时,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3. 完美主义型
完美主义者需要调整心态,接受“完美是优秀的大敌”。可以采用“五分钟后开始”的策略,即告诉自己只需要做五分钟,这样能降低心理压力,更容易开始行动。
4. “临急抱佛脚”型
这类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避免临时抱佛脚。可以采用“提前死线”策略:给自己设定比实际截止日期更早的完成时间,增加紧迫感。同时,通过持续的小步前进,逐步建立学习习惯。
学生作业拖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心理、环境、习惯等多个维度综合解决。通过理解拖延背后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