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企业创新管理的“无限游戏”理论
杨斌:企业创新管理的“无限游戏”理论
在2024年12月3日举办的S大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企业应该摆脱有限游戏的思维定式,走向无限游戏。这一理念不仅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视角,更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企业经营的两种思维模式
1986年,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在其著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首次提出了“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概念。这一理论被杨斌巧妙地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为企业突破传统竞争思维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商业领域,有限游戏思维关注的是阶段性的财务数据和财富目标,企业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在现有市场中获得最大份额,如何击败竞争对手。而无限游戏思维则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企业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市场竞争,而是致力于解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实践案例:科技向善,创造无限价值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无限游戏的理念,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以腾讯的“天籁行动”为例,该项目免费开放天籁音频AI技术,帮助听障人士提升人工耳蜗降噪效果。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听障人士的实际需求,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正如杨斌所说:“这些具有领先地位的技术、产品,当它们用在社会议题解决的时候,并没有付出特别额外的成本,却达到了服务更多社会公众的效果,所谓‘惠而不费’。”
打造“善引擎”,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为了让更多企业参与到无限游戏中,杨斌提出了“善引擎”的概念。善引擎旨在降低善意转化为善果的门槛,提高社会善能的集聚转换效率。
在S大会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善引擎的生动案例:AI技术被用于修复三星堆文物,地震预警系统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科技创新让沙漠地区也能从空气中提取净水,AR技术让北京的医生能够为3000公里外的患者进行远程诊疗。这些创新不仅解决了具体的社会问题,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本事”到“本分”: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诠释
杨斌认为,企业应该将局部的“本事”扩展为全社会的“本分”。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解决社会问题,更要带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具备创新和试错的勇气,敢于用最新科技重新定义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还需要具备开放合作的心态,通过多方协作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正如杨斌所说:“这就需要我们有‘与共思维’,关起门来是做不成事情的。”
结语:无限游戏,企业发展的新蓝海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果仅仅局限于有限游戏的思维模式,很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无限游戏思维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永续经营,更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正如杨斌所说:“气候变化剧烈、局部地区发生战争,种种难题迫切需要我们探索有效率的、可持续和创造性的方式,实现当前面临巨大挑战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企业之使命,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利益创造,更在于肩负起广泛的社会价值塑造之重任。探寻那些尚待满足的社会需求,并运用成熟精湛的创新科技予以回应和重构,不仅深系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繁荣之道,更是与全社会整体福祉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