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生态旅游的中国样本
千岛湖:生态旅游的中国样本
千岛湖,这颗镶嵌在浙江西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卓越的生态保护成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近日,参加2024“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的外国记者们走进千岛湖,亲身感受这片生态乐园的魅力。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而形成的人工湖。湖区拥有1078个岛屿,面积约580平方千米,蓄水量达178亿立方米。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处生态保护的典范。
近年来,杭州市为保护千岛湖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首先,建立了特别生态功能区,并出台《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确立了“出境断面始终Ⅰ类、生态环境全国一流、全市第一”的生态保护目标。其次,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沿湖建设1210个人工湿地和各类生态缓冲带,形成陆域污染入湖的有效拦截带。
在污染治理方面,千岛湖推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取缔湖区砂场81处,整治网箱养殖2728亩。同时,实施全水域“保水渔业”和库湾“生态浮岛”措施,既提升水质又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科技支撑也是千岛湖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湖区建立了湖库类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创新开发“秀水卫士”全域智治平台,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千岛湖水质从2009年的Ⅱ类提升至2022年的Ⅰ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降低19.2%、67.4%、50%、5.3%。湖区自然岸线率达90%以上,水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现有鱼类107种,土著鱼类98种,展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千岛湖的生态之美,不仅赢得了国内游客的青睐,更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关注。俄罗斯欧亚媒体集团记者伊万·沙普金表示:“大自然属于所有人,我们共享美景,也需要共同保护。”土库曼斯坦记者巴特尔·列杰波夫更是将拍摄的千岛湖美景照片发送给家人,鼓励女儿来中国学习。
千岛湖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它证明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和技术创新,千岛湖不仅保持了自身的生态健康,更为当地社区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在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下,千岛湖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11.21亿人次,同比增长58.33%。千岛湖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体验,更为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千岛湖的故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正如一位外国记者所说:“千岛湖的美景和生态保护成就,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