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市场调研:如何调整营销策略?
双十一后市场调研:如何调整营销策略?
2024年双十一购物节已落下帷幕,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消费盛宴不仅创造了巨大的销售额,更为商家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本文将从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策略以及消费者行为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双十一后的市场变化,并为商家提供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市场环境分析
双十一期间,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据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显示,电商购物类APP活跃用户接近7.5亿,尤其在双十一前夕,各大平台用户活跃度达到新高。然而,在这场消费狂欢背后,市场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苹果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两位数百分比。这一现象背后,是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国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性价比优势,成功抢占市场份额。年轻消费者对高分辨率屏幕、高性能处理器和先进摄像头技术的追求,使得这些品牌的新品更具吸引力。
竞争对手策略调整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各大电商平台和品牌商纷纷调整策略,以期在双十一后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营销周期延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双十一,主要电商平台均大幅延长了促销周期。其中,抖音、京东、小红书和淘宝的促销时长分别达到35天、31天、31天和29天,较往年平均增加约10天。这种“马拉松式”的促销策略,不仅为商家提供了更多销售机会,也促使消费者延长了选购周期。
多渠道融合营销
品牌商在双十一期间显著增加了直播带货的投入力度。进入十月份后,品牌直播场次呈现周度明显递增的趋势,以大促首周的销售转化为峰值。同时,品牌商还通过社交媒体、KOL合作等多种渠道进行联合营销,向综合电商平台引流。据统计,2024年10月14日至11月3日期间,传统行业约45%的营销费用投放在综合电商平台内。
政策红利叠加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十一首次获得政府消费补贴的支持。这一政策红利与平台优惠叠加,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能。同时,AI技术的应用也帮助商家实现了降本增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行为研究
Just So Soul研究院基于Soul App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双十一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消费新趋势。
Z世代消费力提升
作为双十一的主力消费群体,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展现出强劲的消费实力。调研显示,90.6%的Z世代参与了今年的双十一,且平均消费预算达到4556元,较去年有所增长。其中,男性消费者的预算更是首次超过女性,达到4805元。
情绪价值消费兴起
在消费理念方面,"快乐消费"成为年轻人的首要选择。40.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这一比例高于"消费理念升级"(37.1%)、"极简消费"(36.9%)和"消费降级"(30.2%)。具体到消费品类,旅行产品、游戏、文娱活动、潮玩盲盒以及IP联名商品成为年轻人"快乐消费"的主要支出方向。
国货品牌崛起
国货品牌在双十一期间表现亮眼。近60%的年轻消费者选择购买国货,特别是在美妆护肤、手机、运动户外用品、家电和潮玩手办等领域,国货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以美妆行业为例,珀莱雅等国货品牌在双十一预售期间迅速破亿,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实力。
营销策略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商家在双十一后的营销策略应做出以下调整:
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快速变化,商家需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重点。
优化全渠道布局:消费者跨平台比价已成为常态,商家应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提供一致的购物体验。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和KOL资源,提升品牌曝光度。
强化情感连接: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商家应更加注重品牌的情感价值传递。通过故事化营销、IP联名等方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连接。
深耕国货品牌建设:国货崛起趋势明显,商家应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国货的需求。
灵活运用促销策略:虽然双十一已经结束,但商家仍可通过限时折扣、满减优惠等方式持续刺激消费。同时,结合政府消费补贴政策,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促销方案。
重视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及时了解市场反应,为后续营销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双十一后的市场调研不仅帮助商家总结经验,更为未来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只有持续创新、精准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