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到底该吃多久?能不能停药?医生告诉你实情!
他汀类药物到底该吃多久?能不能停药?医生告诉你实情!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心血管患者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不仅能有效降低血脂,还能稳定和逆转动脉斑块。但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很多人存在诸多疑问:到底该怎么吃?能吃多久?能不能停药?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1. 降血脂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且可轻度降低甘油三酯(TG)。HDL-C可将胆固醇从血管等周围组织搬运至肝脏中消除,俗称“好胆固醇”。
2. 稳定和逆转动脉斑块
他汀治疗显著降低LDL-C,并同时升高HDL-C,才能逆转动脉粥样斑块。临床研究发现:他汀治疗后,LDL-C显著降低到1.42.1mmol/L,冠脉斑块保持不进展;若同时升高载脂蛋白A1>9%(达到1.351.5g/L)和HDL-C>8%(达到1.2~1.4mmol/L)可以观察到冠脉斑块的逆转。
哪些人群需要服用他汀?
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过目标值的人群,若无禁忌症和可耐受,都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见下表)。需要提醒的是:
- 糖尿病患者脑梗发生率显著升高,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 对于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到1.8mmol/L以下的患者,LDL-C下降>50%可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服用越久,获益越大!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坚持服用降脂药物1年后,LDL-C每降低1mmol/L,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2年后降低24%,超过6年降低36%。
血脂正常后,他汀不能停!
吃他汀后血脂低于目标值了,可以停药或减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禁忌证或不良反应,他汀应该长期服用,以降低“坏”胆固醇水平,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进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确诊冠心病后自行停服了他汀,不久后因为冠心病加重而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他的教训可以告诉您,如果没有医嘱,不应该随意停用他汀。
担忧他汀的副作用,我可以不吃吗?
他汀是降脂治疗的基石类药物,绝大部分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很低,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因担忧而不服药,我们在此列举不同不良反应的风险。
-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大约为0.5%~3.0%,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如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没有超过3倍,可以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部分患者转氨酶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 糖尿病风险,长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发生率约为10%~12%,这被称为他汀的“类效应”。但由于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远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因此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只要需要降脂治疗,都要坚持服用他汀。
- 认知功能障碍,也就是俗称的记忆减退,这种不良反应一般是一过性的,可以自行恢复。
最佳服药时间
肝脏24小时都在合成胆固醇,合成在0:00-3:00达到高峰。
他汀类药物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次,但晚上服用时LDL-C降幅可稍有增加。附:常用他汀类调脂药服用最佳时间。
本文原文来自梅斯心血管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