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刷手机伤"心电",这些方法教你科学充电
躺刷手机伤"心电",这些方法教你科学充电
宋大妈今年53岁,退休后闲下来了,晚上总喜欢躺在床上刷手机,看看新闻,刷刷短视频,渐渐成了习惯。但最近一段时间,宋大妈发现自己总是睡不好。每晚关灯后,虽然刷手机让她觉得困意消退,但放下手机后却很难入睡,常常翻来覆去到深夜。不仅如此,宋大妈早上醒来时,眼睛总是干涩,时不时有些模糊,看东西都得眯着眼。偶尔她还觉得脖子酸痛,低头时间稍长一点就觉得不舒服。更让她烦恼的是,最近心情变得特别容易烦躁,家里人稍微说点什么,她就会莫名生气。
什么是心理效能?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效能"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效能,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有效应对问题的心理能力。它关乎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甚至身心健康。
躺着刷手机:心理效能的隐形杀手
睡眠质量下降
很多人习惯在睡前躺在床上刷手机,觉得这是释放压力的方式,但其实你的大脑根本没有在"放松",反而越玩越兴奋。这是因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它会直接刺激大脑,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你感到更加清醒。这种兴奋状态不仅会推迟入睡时间,还会降低睡眠质量,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下来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情绪稳定。
视力受损
在黑暗环境中,手机屏幕的亮度和周围环境的对比非常大,眼睛需要不断调节来适应这种明暗变化。这个过程让眼睛的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眼睛就会感到疲劳、干涩,甚至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这种视觉疲劳会让人感到更加疲惫,影响白天的工作效率。
颈椎压力增大
长时间低头刷手机,颈椎正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你低头玩手机,颈椎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比如头部前倾60度,颈椎承受的重量就会增加到大约27公斤,差不多是五倍的负荷。这种姿势不仅会导致颈部不适,还可能引发颈椎病,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情绪波动加剧
玩手机时,大脑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强烈刺激,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媒体上,快速切换的内容让大脑不断分泌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会让我们短暂地感到兴奋和愉悦。关上手机后,原本分泌的多巴胺一下子减少,大脑的兴奋感迅速下降,情绪容易因此变得不稳定。这种情绪波动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降低生活满意度。
如何提升心理效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或瑜伽,有助于释放压力。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 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合理规划时间。
- 优先级排序:学会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重要事项。
- 学会拒绝:避免过度承诺,集中精力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
- 主动交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生活点滴。
- 建立支持系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
- 参与集体活动:通过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结识新朋友。
学会情绪管理
- 情绪释放:遇到困扰时,找信任的人倾诉,或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表达情感。
- 自我接纳:允许自己犯错,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进步。
- 保持乐观:培养积极的心态,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保持好奇心与学习态度
- 持续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大脑活跃。
- 探索新领域:尝试不同的活动,发现新的兴趣点。
- 设定挑战: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结语
躺着刷手机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习惯,但它对我们的心理效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睡眠质量到情绪管理,从视力健康到颈椎状况,每一个细节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心理状态。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学会情绪管理和保持好奇心,我们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效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