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口诀与风水规律相通
盗墓口诀与风水规律相通
风水学与盗墓口诀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鬼吹灯》中的寻龙诀到古代风水经典《撼龙经》,再到流传至今的盗墓行业口语,这些口诀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地形地貌的深刻理解,更蕴含着丰富的风水学原理。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些神秘口诀背后的学问。
风水学说与盗墓口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贵族墓葬都是在风水师的指导下,按照当时的风水理论进行选址和下葬的。《鬼吹灯》中提到的“寻龙诀”有四句口诀: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险,定有王侯居此间。”
虽然《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这本书是《鬼吹灯》小说虚构的,但其中的这四句话却并非空穴来风。天下霸唱实际上是从古籍《撼龙经》中化用了这些内容。
《撼龙经》是风水学宗师杨筠松的著作,用口诀的形式描述风水学知识,可以说是最早的测绘学。《鬼吹灯》中的这四句话在《撼龙经》中的原文是:
“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在风水学中,“龙脉”是指山脉的走势,被认为是地气的流动线,对于墓葬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口诀中的“寻龙”即是要寻找这样的龙脉;“分金”则是指根据风水理论,分析龙脉所携带的财富和运势;“看缠山”则是观察山脉的环绕和走势,找出龙脉的入口和出口。
盗墓口诀往往包含了对地形、地貌的观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会观察山脉的走势、水流的方向,以及土地的肥沃程度等自然特征,这些特征在风水学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盗墓行业口语及注解
1. 秦埋岭,汉墓坡
“春秋战国埋山顶,秦汉大墓埋山岭;
东汉南朝选山腰,隋唐宋尸坡下挺。”
春秋、战国及西汉早期的大墓,大都葬在山的最高处,或近山顶部;西汉中后期的大墓喜欢埋在岭上,地势比先秦墓要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大都选择挖在半山腰处;隋朝、唐朝至宋朝的墓,一般埋在山腰坡下面。
这几句反映出风水学说的发展进步。商代、春秋战国时期,风水学说不完善,很多贵族误以为山顶位置,犹如神坛居中一样,可以掌控一切,将墓地选在山岗的顶部。这实际上是骑龙葬,不符合风水学说。秦汉时期,吸取经验教训,多将墓地埋在山坡或者山岭的位置,这叫倚龙葬,比春秋时期有进步,风水经典《狐首经》可能就是出自秦汉时期。
唐朝时期的风水理论更加完善,风水学认为真正的风水墓地可能是坡脚位置,四山来朝,生气聚集、山水交汇的地方。之后的唐代墓地、明代墓地、清代墓地,尤其是皇陵都是依靠这个学说选址的。
2. 山随水曲抱弯弯,有穴分明在次间
“山随水曲抱弯弯,飞蛾就在墓上边。”
此话出自风水典籍《葬经》,原文是:“山随水曲抱弯弯,有穴分明在次间”。就是说有山有水,山水环抱的地方大多数都有墓。有墓的地方飞蛾最喜欢产卵,因为和地下埋藏的金属有关。当你看到有大量的飞蛾在此逗留,那么这里定有古墓。也有少数矿区或是地下有石油也会招来飞蛾的。
3. 古墓地气异常
“雪花飘过立成盐,雷电交加定有墓。
朽木附近你别找,有墓就在山岭间。”
在下雪时有古墓的地方雪质要比其它的地方要硬,像粗盐颗粒一样,是因为和地气有关,如果墓穴不塌方的话此地定有古墓。农村家庭的菜窖在冬天打开菜窖时会有雾气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古墓的地方雪是硬的了。
当你看到每次打雷或是闪电都在一个地方出现,那么附近肯定有古墓,因为古墓里有大量金属会引来雷电也就不奇怪了。
“朽木附近你别找”:树木的根会在地下几十米,如果要是把墓穴埋葬在这里的话那么墓穴很容易进水,进水就容易塌方,所以有巨大树木或是朽木的地方是没有古墓的。
口诀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了风水学在寻找墓葬或宝藏方面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盗墓是非法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还破坏了文化遗产,是不被社会主义价值观所提倡的。风水学作为一门文化遗产,应当在其正当的范围内被尊重和研究,而不应该与非法行为相联系,应当倡导合法合规的知识和行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