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专家教你:低血糖患者的日常饮食管理技巧
北京协和专家教你:低血糖患者的日常饮食管理技巧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岭翎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尤其要注意预防夜间低血糖。她建议,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7毫摩尔/升时应适当加餐,长期血糖偏低则需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并加强夜间监测。此外,规律饮食、合理运动及严格遵医嘱用药是关键。掌握这些小技巧,让您的健康更有保障!
低血糖的定义与危害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当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即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小于3.9mmol/L便属于低血糖范畴。
低血糖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饥饿感、心悸、出汗、焦虑、手抖、乏力、头晕、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持续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意识丧失,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低血糖至关重要。
日常饮食管理技巧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规律饮食是预防低血糖的基础。患者应养成定时定量用餐的习惯,让身体适应稳定的能量供应节奏。外出或工作时,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水果糖、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像小面包、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若用餐次数减少或者用餐量降低,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避免药物剂量相对过剩引发低血糖。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低血糖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热量比例。
- 均衡膳食:确保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摄入,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糙米等。
- 少食多餐:避免在同一餐中吃得过饱或过少,可在两餐之间加入一至两件健康小食。
- 选择低GI食物:进食后不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新鲜蔬果等。
- 监测餐后血糖:了解不同食物对自身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注意饮食禁忌
低血糖患者应避免以下饮食误区:
- 避免高糖食物: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应限制糖果、甜点等高糖食品的摄入,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和白米饭等,缺乏纤维,升糖指数高,易导致血糖波动。
- 限制酒精摄入:酒精会干扰身体的血糖调节机制,增加低血糖风险。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管理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
夜间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问题,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监测睡前血糖:睡前检测血糖水平,若低于6-7mmol/L,应适量加餐。
- 调整药物剂量:长期血糖偏低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
- 加强夜间监测:定期进行夜间血糖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征兆。
运动时的饮食管理
运动虽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前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如吃一根香蕉、喝一杯酸奶,为身体提前储备能量,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运动后也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补充能量。
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低血糖,首先要迅速食用15-20g含糖食物,例如2粒糖块或者饮用约三分之一罐含糖汽水,等待15分钟,再次测量血糖。如果症状得到缓解,可适量进食少量淀粉类食物,像1片面包或者2-3片苏打饼干,以维持血糖稳定。但要是血糖值较之前升高不明显,或者症状持续没有减轻,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让专业的医生来帮助解决问题。
低血糖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并且在关键时刻正确处理,就能有效应对,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低血糖患者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维持血糖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是控制病情的重要环节。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