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辐院3D-ALARA系统提升外照射防护效果
中辐院3D-ALARA系统提升外照射防护效果
近日,中辐院自主研发的3D-ALARA系统在秦山核电站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核设施辐射防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系统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重塑核设施现场辐射防护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在作业前进行软件模拟,预先计算和分析作业剂量,还能实时远程监测高风险场所的γ剂量率,有效降低人员剂量并防止非计划照射事件的发生。
创新引领:中辐院的核辐射防护技术突破
中辐院作为我国核辐射防护领域的领军机构,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以3D-ALARA系统为代表的多项创新成果,展现了中辐院在核安全领域的技术实力。
3D-ALARA系统是中辐院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辐射防护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融合了虚拟现实、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辐射防护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能够对核设施现场进行三维建模,模拟辐射场分布,优化作业路径,从而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实战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该系统已在秦山核电站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外照射防护效果。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及时预警潜在的辐射风险,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据统计,自系统应用以来,秦山核电站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显著降低,非计划照射事件发生率大幅减少。
除了3D-ALARA系统,中辐院在核废物处理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针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淤泥和湿技术废物,中辐院开发了微波干燥处理技术。该技术单位时间最大蒸发速率达15L/h,微波能量利用率达到84.2%,减容比最高可达6.0,可将6份湿废物在30min内快速变为1份干废物,实现了该类废物流的“液转固”和稳定化。
在放射性废油和废有机溶剂处理方面,中辐院开发的综合安全管理技术也实现了工程应用突破。该技术首次在秦山核电站应用,为核电厂解决了废油和废有机溶剂暂存压力大、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实现了该类废物流减容处理的“国产化”。
国际认可:技术实力获权威肯定
中辐院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也获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其小型化多核素加速器质谱测量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14C、129I、锕系等核素的超灵敏测量,将同位素测量的丰度灵敏度从传统质谱仪的10-8提高到10-15水平。
未来展望:持续推动核安全技术进步
中辐院将继续深耕核辐射防护和废物处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不断提升我国核安全水平。同时,该院还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核安全技术的进步。
中辐院的系列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核辐射防护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核能利用将变得更加安全、清洁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