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邢台古城探秘:3500年建城史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邢台古城探秘:3500年建城史的秘密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8%81%E7%B8%A3/737109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2%A2%E5%8F%B0%E5%8F%A4%E5%9F%8E/22226228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8F%E4%BA%BA%E5%9F%8E%E9%81%97%E5%9D%80/13013535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A2%E5%8F%B0%E5%B8%82
5.
https://www.xinduqu.gov.cn/single/87/135919.html
6.
http://www.news.cn/local/20250110/73b14b5dc9804554ad3affda8e84cfa3/c.html
7.
https://www.xtszxyy.com.cn/Html/News/Articles/304.html?check=true
8.
https://www.xinduqu.gov.cn/single/313/136110.html
9.
https://www.xiangdu.gov.cn/single/178/44473.html
10.
https://m.weibo.cn/p/index?containerid=2306570042B2094251DA6FA2F9429B&luicode=10000011&lfid=1005051409837790

邢台,这座拥有3500年建城史的古城,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从商朝祖乙迁都至此,到唐代邢窑白瓷名扬四海,再到抗日军政大学旧址见证革命历史,邢台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中国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

01

3500年的建城史:从商朝都城到地级市

邢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商朝第十位君主祖乙,为了躲避水患,将都城从庇迁至邢台,邢台因此成为商朝的都城之一。此后,邢台历经邢国、赵国信都、秦汉信都县等历史变迁。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邢台改称龙冈县,属襄国郡。开皇十六年(596年),废襄国郡置邢州,邢台之名由此而来。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邢州改称巨鹿郡,后又复称邢州。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升格为信德府。元朝时,邢台属邢洺路威州。明清时期,邢台属直隶省广平府。1983年11月15日,邢台正式设立为地级市。

02

邢窑遗址:白瓷鼻祖的千年传奇

邢台因邢窑白瓷而闻名于世。邢窑,因地处古代邢州而得名,现存遗址位于河北邢台。历史上,邢窑因白瓷闻名。邢白瓷的出现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中华白瓷鼻祖”之称。然而,邢窑从北朝创烧、唐朝鼎盛,最终到元代消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唐代邢窑遗址才“重见天日”,技艺得到恢复。

走进邢台博物馆的“千年邢窑——邢瓷文化艺术展”,仿佛开启了一段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碗、盘、杯、壶、罐等130余件(套)邢窑瓷器,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一件件白瓷,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对当代人来说,白瓷屡见不鲜。而回溯到1000多年前,人们尚处于对陶瓷烧制技艺的探索中,白瓷对于他们而言,宛如隐藏在未知迷雾里。从瓷器起源开始,很长的时间里,青瓷都是唯一的瓷器品种。

南北朝时,邢州大地窑火初燃,白瓷始现,从此惊艳了时光。邢白瓷釉色洁白恬静,造型落落大方。《茶经》有云:“邢瓷类银”“邢瓷类雪”。然而,这类银、类雪之白,得来实属不易。

历史上,邢台地区瓷土储量丰富且质量优良,为白瓷的烧制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森林资源丰富,为烧窑提供了燃料;丰富的水资源也便于瓷土的加工和淘洗,为白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瓷土中铁含量大于1%,烧制出来是青色的,铁的含量大于5%则会呈现出黄色。若要呈现白色,铁含量必须小于1%。邢台内丘一带有铁含量小于1%的瓷土,这是邢窑能烧出白瓷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从事邢白瓷技艺研究的刘付生说。

中国陶瓷史上,青瓷变白瓷是一个巨大飞跃。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茶瓯》写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邢窑引领一时之风尚,与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形成了我国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瓷系。

临城县邢窑博物馆珍藏着两片釉润饱满、白胜霜雪、薄如蝉翼的白瓷碎片,这正是历史上备受瞩目的透影白瓷。隋代,邢瓷完成了从粗白瓷到成熟精细白瓷的转变,还出现了最高白度的透影白瓷,目前出土的透影白瓷最薄处仅0.7毫米,在灯光下具有透光的感觉,为世人所称道。

唐朝时,邢窑因邢州城的发展获得更加稳定的生产环境。邢窑白瓷专家姚卫国认为:“邢窑在这个阶段得到兴盛发展,也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生产体系、销售渠道,以及物流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产量增加,邢白瓷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唐代主流瓷器。史学家李肇在《唐国史补》一书中说:“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有规模、有品质、有市场,邢白瓷遍布民间的同时,也成为唐代“大盈百宝库”的御用瓷器。在古籍中,更有多条记载。《唐六典》曾有河北道土贡“邢州瓷器”;《新唐书·地理志》邢州条记载,土贡有“丝布,磁器,刀,文石”。近年来,邢台市“盈”“翰林”等字款的邢白瓷出土,进一步佐证了邢窑在唐代拥有贡窑的地位。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邢白瓷还远销国外。唐朝中期,邢白瓷已销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埃及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古代的“国礼”之一。如今,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博物馆和美国、英国等国外博物馆均有邢白瓷藏品展示。

邢白瓷的出现,对后世瓷器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以其洁白无瑕为后世中国瓷器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提供了理想的背景。“日后的青花瓷、彩瓷,无不以白瓷为基础。”国家级非遗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说。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邢窑命运随着朝代更替跌宕起伏。唐末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邢窑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邢窑在宋代,虽然仍有一定生产,但已不再是白瓷生产的中心,其影响力逐渐被定窑等窑口所取代,至元代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邢窑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唐朝邢窑遗址究竟在什么地方?……20世纪以来,陶瓷专家和文化学者从未停止对邢窑的寻找。迟迟没有进展,一度为邢窑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1980年5月,当时的临城县第二轻工业局组织成立了临城县邢瓷研制小组,开启了邢窑窑址调查和邢窑恢复工作。从夏到秋,几个月的寻找一无所获。直到10月4日,小组成员在祁村和西双井村发现了三处窑址。他们不仅捡到了粗白瓷,还发现了洁白如雪的细白瓷。

这是邢窑考古以来,人们首次发现具有典型唐代邢瓷特征的细白瓷。得知消息后,多位陶瓷大家专程从北京赴临城县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了座谈会,基本认定祁村、西双井村窑址为唐代邢窑遗址。

此后,仿佛触碰到了神秘机关,更多的窑址陆续被发现。1984年,在内丘西关北窑厂遗址首次发现2片透影白瓷残片;1987年10月,再次尝试在内丘西关北挖掘,出土大小透影白瓷标本300余片;1997年9月,在邢台市区顺德路北路,发掘面积80平方米,出土一批能代表隋代邢窑烧造水平的瓷器上万件(片);2003年5月至8月,考古人员对原内丘礼堂、电影院窑址抢救性发掘,发现10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盈”“翰林”款白瓷及印花瓷、唐三彩等,还首次出土了10多片“官”字款白瓷标本……到2011年,已确认邢窑遗址30多处。

“邢窑遗址主要分布于邢台市内丘县、临城县、襄都区、信都区四地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交接地带,长约60公里,宽约30公里。”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贾城会说,邢窑在其兴盛之时,其实是一个绵延百里的庞大窑区。

2012年,邢窑考古迎来了一次飞跃,并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年4月,内丘县进行城区改造,工作人员在粮贸大厦区域发现了红烧土和碎瓷片,红烧土是土壤长期受火烘烤而形成的。种种迹象表明,此处很有可能存在古窑遗址。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做出了工程停工另选他址的决定,进行长达半年的考古发掘。

据邢窑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李建华介绍,此处遗址考古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发掘出北朝至唐代窑炉11座、灰坑144座、灰沟6条、水井35眼,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超过20万片。

如今,在这座窑址上,是内丘县邢窑遗址博物馆。置身主展区,凌空而建的钢架环廊和星辰般的点点灯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低头瞬间,几座古窑炉便撞入眼帘。在遗址博物馆旁,便是邢窑博物馆、邢瓷文化体验馆,以及正在修建的邢窑遗址公园,它们所处区域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邢窑文化旅游区。

邢窑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正是邢台市依托邢窑遗址和出土文物来展示邢窑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临城,邢窑博物馆也展示有邢窑白瓷、青瓷、颜色釉瓷和唐三彩等各时期器物、标本、窑具,与邢窑烧制技艺展示馆、邢瓷体验中心相得益彰。

当前,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邢窑遗址,邢台市在积极寻求突破。

2024年11月,《邢台市邢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正式实施,对邢窑文化资源的保护对象、名录保护制度、列入名录程序、名录动态管理、具体

03

文化遗产:见证邢台历史的文物古迹

邢台不仅有邢窑遗址这样的考古发现,还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这座古城的辉煌历史。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广宗塔、开元寺等文物古迹,都是邢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位于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包括冯家沟村女生队和上干科第五队旧址、宋家峪村陆军中学旧址、寨上村上干科第一队旧址。这些旧址不仅是研究抗日军政大学办学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邢台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见证。

广宗塔,又名大觉寺塔,位于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始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之一。塔高32米,八角形,十三层,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开元寺,位于邢台市桥西区,始建于唐代,是邢台市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寺内有大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其中大殿为宋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邢台,这座承载着3500年历史的古城,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商朝都城到唐代瓷都,从抗日军政大学到现代城市,邢台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今天,邢台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这座千年古都的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