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旨在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该《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深交所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
核心要求:构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
《指引》要求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规定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深交所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中涉及《指引》规范内容的,需与《指引》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披露主体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编制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时间不得早于年度报告。报告的主体和报告期间应当与年度报告保持一致。
信息披露框架:四大核心内容全覆盖
《指引》设置了详细的议题框架,要求披露主体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经营业务,识别每个议题是否预期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对公司商业模式、业务运营、发展战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融资方式及成本等产生重大影响(即财务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相应议题的表现是否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即影响重要性)。
具体而言,信息披露框架涵盖四个方面:
治理:公司用于管理和监督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
战略:公司应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规划、策略和方法。
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公司用于识别、评估、监测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和流程。
指标与目标:公司用于计量、管理、监督、评价其应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指标和目标。
信息披露原则:客观真实,注重可比性
为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指引》要求披露主体做到以下几点:
- 采用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或公认的国际标准等规范的术语、单位和计量方法,保持数据的前后一致性。
- 涉及数据引用的,应当注明来源;涉及专业术语的,应当对其含义作出通俗解释。
- 数据的采集、测量与计算方法发生变化时,应当对相关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并说明调整的情况与原因。
- 提高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收集、核算与分析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特殊情况处理: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考虑到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指引》规定,因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由于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按照《指引》个别条款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披露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披露内容或者采取替代措施,但必须充分说明原因。如果法律法规对披露主体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作出强制性披露要求,则不适用上述豁免规定。
市场影响: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这一新举措的出台,将对上市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制度,确保相关机构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有效履行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管理职能。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披露框架,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公司可持续发展表现。
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上市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协同推进:沪深交易所共同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交易所也在积极推进ESG相关政策。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可持续披露路线图,要求上市公司自2024年起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进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并计划于2028年全面采用ISSB准则。沪深交易所与港交所的政策协同,将共同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深交所此次发布的新社会责任指引,不仅体现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更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必将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