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成渝)2024年开行超5700列,协同效应助力区域发展
中欧班列(成渝)2024年开行超5700列,协同效应助力区域发展
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开行量突破5700列,通道运营线路超过50条,覆盖欧亚近120个城市节点。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中欧班列在国际物流运输中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推动了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1+1>2”的协同效应
中欧班列(成渝)的成功运营,离不开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的紧密合作。两地通过中欧班列实现价格、规模、政策协同和品牌运营统一等措施,共同推动班列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实现了中欧班列内外贸货物混装、混载,进一步降低开行成本,并成功探索出西南内地与西北边境省份协同开放、合作共赢的新范式。同时,成都和重庆还实现了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紧密无缝衔接,构建起以成渝为中心,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平台
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营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与城市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四川为例,依托中欧班列,四川省正在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外贸进口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鲜榴莲、冰鲜三文鱼进口分别增长145.8%和507.5%。
在重庆,中欧班列成为外向型产业发展的新协作平台,串联起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泸州、绵阳等城市。同时,重庆还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持续拓展中新、中老、中缅通道,强化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衔接。
开放合作的新纽带
中欧班列(成渝)的成功运营,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成渝)不仅推动了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展望未来,中欧班列(成渝)将继续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服务中国外贸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的动能。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及中欧经贸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中欧班列(成渝)的“织线成网”将更加完善,服务也将更加多元,覆盖国家作为全球经贸新增长极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